陸科學家:中國科技別吹上天也不用貶低

上個月大陸中興通訊被美國宣佈禁運7年,造成極大震憾,更讓大陸IT業深刻體認科技自主的重要性。圖爲今年初中興在拉斯維加斯電子展上展示雙屏可摺疊智能手機axon m。(圖/新華社

內容農場文章當道的媒體環境裡,要正確判斷訊息的真僞實在不容易。大陸知名科學袁嵐峰最近以沉重的心情撰文指出,網路流行的兩種標題黨中,一種是把中國吹上天的「震驚體」,另一種是把中國貶入地的「神話體」,都是無知而懶惰的情緒發泄。

中文媒體裡誇大不實的標題與內容,造成了讀者的誤解,讓兩岸許多科學界與知識份子極爲困擾。擔任中國科技大學合肥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副研究員、同時也是科技與戰略風雲學會會長的科學家袁嵐峰,最近在《環球時報》上撰寫題爲《中國科技,別吹上天莫貶入地》的文章表示,對中國科技實力評價,一向是個熱門話題

文章指出,在美國對中興禁運芯片之後,這個話題的熱度更是達到了一個歷史高峰。許多人從中認識到了核心技術的重要性,認識到了不是所有東西都可以買到,認識到了自主創新是國家的根本。這些是正面的效應,不過,有不少錯誤的想法和做法還很流行。

袁嵐峰說:「一種常見的錯誤是胡亂吹捧中國的實力,動不動就誰誰震驚,誰誰慌了。經常有人給我轉來各種『震驚體』的文章,問我怎麼看,真有些不堪其擾。」

文章提到,中微半導體設備公司創始人尹志堯經常有媒體報導他,「這位中國老人突然回國,美國人徹底慌了!」「中國再一次在覈心領域突破技術『無人區』,彎道超車,率先掌握5奈米半導體技術!」

尹志堯稱,中微不是製造芯片的,而是爲芯片廠提供設備的。他們多次要求把文章從網站撤下,但過一些時候,又改頭換面登出來,實在令人頭痛。媒體的炒作,對他來說不但是浪費時間,牽扯精力,而且會影響商業利益,擾亂企業經營。這實際上是損人利己。

文章表示,另一種常見的錯誤是反過來,把中國說得巨弱無比,認爲所有講中國成就的宣傳都是假的。在這些人看來,中國前幾年「吹牛吹大了」,「到了中美貿易戰的這一天,我們才發現,一些吹得神乎其神的科技神話、工業神話,真的是神話」,「中國以爲在某些方面已經超越美國,那是假象」。我們不妨把這類文章稱爲「神話體」。

那麼,中國的科技進步是神話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袁嵐峰說,他在許多地方介紹過中國領先世界科技領域。例如抗瘧疾特效藥青蒿素就讓屠呦呦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此外如袁隆平雜交水稻技術、超級電腦量子保密通信等等,中國都領先全球。中國排第一的科技領域雖然不是很多,但總是有一些,而大多數國家是一項都拿不出來。如果問中國排在世界前列的領域,那就更多了。

袁嵐峰感嘆,許多人有一個誤區,就是看到中國強的地方,就極度興奮,而看到別的國家比中國強的地方,就極度沮喪。這些反應都是錯誤的。而科技是非常廣闊的,中國在很多領域做得不錯,同時美國或其他國家也在很多領域強於中國,這兩者之間並不矛盾。

袁嵐峰說,他經常批評中國的不足,介紹其他國家的成果。但是一碼歸一碼,中國實際取得的成果還是應該承認。說得再大白話一點,好比現在有1000個科技領域,中國在100個領域領先,美國在800個領域領先,那麼正常的反應是承認差距,繼續努力。但許多人的反應,卻把中國領先的全部抹殺,或者是把美國領先的全部抹殺。

他強調,把中國吹上天的「震驚體」和把中國貶入地的「神話體」,看似針鋒相對,其實在本質上是相通的,都是由於無知和懶惰,對世界做出一種最省力、最簡單的解釋。省力的結果就是像哈哈鏡一樣,把現實照得面目全非。這些人的目的不是對世界獲得深入的理解,而只是情緒的發泄。

文章最後說,只有在客觀認識現實的基礎上,才能根據現實而不是想像來決策。而爲了客觀認識現實,關鍵就是要提高科學素養,既要了解具體的科學知識,也要了解科學的思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