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英野生藝術家的純粹色彩 最美風景是家鄉質樸的性格

文/城市美學態度

大山大海臨海無際稻田笑容燦爛的原住民婦女……這些鮮明活潑的人事物不只是花東特有的風景,也是旅英野生藝術家/優席夫(Yosifu)的創作題材。從未接受正規藝術教育的他,透過大膽強烈的色彩、自由奔放的筆觸,讓世界看見部落特有的風景、意象故事

優席夫,《有樹真好》,2012年。(圖/優席夫工作室提供,以下皆同)

被稱爲「野生藝術家」的優席夫,出生於花蓮玉里,深受部落文化薰陶,擁有豐沛的創作能量。但小時候的他,最初是希望成爲一名歌手,只是經歷多次的不如意後,讓他心灰意冷,選擇離開臺灣,遠赴英國愛丁堡追夢,而在歐洲藝術環境衝擊下,他開始以畫筆表達內心情感

英國的景觀人文素養生活環境都讓優席夫萬分着迷,當時又正好遇到全世界最盛大的藝術慶典、吸引約50萬人潮的「愛丁堡國際藝術節」,更加深他想留下來的決心。而爲了欣賞各國藝文展演與四處旅行散心,他一邊擔任油漆工,賺取微薄的薪資

▲「野生畫家」優席夫。

這段看似默默無聞、艱苦的油漆工經歷,卻也奠定他後來繪畫創作的基礎。對優席夫來說,油漆工與畫家的技法其實很類似,都必須使用筆刷與顏料,在空白牆壁畫布揮灑色彩。

「我從一個默默無名的油漆工開始,爲自己敲出一片天。」優席夫在自傳《漂流木》寫道,如果當初放棄了敲門的勇氣,他不可能成爲現在的優席夫,也不可能成爲藝術家。機會不會自己送上門來,是自己敲出來的,夢想要有行動力付出,只要付出行動,夢想一定會有達成的一天。

▲優席夫《The key》以鑰匙象徵關卡,可以選擇開啓或留下。

待在愛丁堡一段時間後,優席夫逐漸不再向外眺望,反而將眼光投向自身,正視體內流淌的原住民血統、悠久深厚的部落文化,並重新聆聽內心真實的聲音。他的腦中也開始涌現許多靈感,拾起畫筆,描繪他的鄉愁與成長記憶

在優席夫的心中,最美的風景始終是金黃飽滿的稻穗,那片無邊無際的蔚藍海洋,以及族人們真誠質樸性格關懷自然與生態平衡的價值觀。從他鮮豔多彩的用色,也不難感受到激昂的生命能量,與隨時就要奔涌而出的純粹靈魂

▲優席夫描繪平原稻穗的作品《豐收-2》。

(完整文章請看城市美學新態度)

【延伸閱讀】

《十月》不一定圍城 但可能是革命 | 蔡國強俄羅斯首次大型個展

想追蹤更多設計、藝術與生活類報導嗎?點選瘋設計LINE生活圈加入好友,帶你欣賞更多精彩創意!

※本文由城市美學新態度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