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惑待解的空難

福隆

飛機機頭向下直衝墜地機上人員生還的機會極其渺茫。復興航空公司GE235班機於2015年2月4日晨從松山飛往金門,載有58人(其中大陸乘客31人),墜入基隆河後有15人生還,堪稱奇蹟。究其所以,下列事實殆爲主因:(1)墜河前機速很慢。(2)墜河前左機翼刮過環東公路高架橋護欄,減少些許動能。(3)機頭插入河牀泥漿中,在有緩衝的情況下釋放出大量動能。(4)機身翻仰旋轉,化解了部份能量。(5)機身折斷、變形、碎裂、飛散等,轉換了許多動能。

空難發生過程約略分爲三個階段:(1)發動機問題。(2)應變處理。(3)墜機前操作。彼此環環相扣,必須全面調查瞭解才能找出真象

目前最大疑惑之一爲:在機翼右側的2號發動機發出警告聲響後,爲什麼機師檢查糾正有問題的2號發動機,反而在5秒鐘動手關閉正常運轉中的左側1號發動機?

若單從時間考量,5秒鐘內動手關閉發動機油門的操作顯然屬於「反射動作」,沒有按照標準操作流程。但是,何以致此?

是否機師對這架飛機經驗與理解使他對1號發動機做出「反射動作」?是否機師在危急時做出的反應操作與標準操作不符?是否發動機故障產生物理現象,使機師產生錯覺,導致誤判?是否儀表顯示失真?是否關閉1號發動機的油門,不是由正駕駛操作?

諸此疑問均屬猜測須經飛安調查予以排除或認定。值得注意的是,本飛機同時派出三位有經驗的機師操盤,可能意味着復興航空公司事先知道這架飛機有複雜未解的問題。

黑盒子」含記錄語音的「機艙語音記錄器」(CVR)與記錄數據的「飛航數據記錄器」(FDR)。目前飛安會公佈有關CVR部份,僅屬於語音摘要。更詳細的「黑盒子」資料、維修記錄、機師訓練與飛航記錄等,均有助於案情佐證、診斷、分析與確認。

出事的ATR72-600型飛機有兩個發動機,其中的一個若發生故障,它會自動收油門並且自動改爲順槳,同時也會增加另一個發動機的動力,以爲補償。從公佈的資訊看來,機師有可能不知道或者未考慮這項自動功能,因而在未確認故障發生在2號發動機的情形下,誤關了正常運作中的1號發動機。因爲當時飛機高度太低,來不及重新啓動1號發動機以挽救失速問題,終而釀成空難悲劇

不論如何,墜機前避免毀傷無辜與努力維護乘客生命的敏捷操作,都是機師的高度素養與犧牲,令人欽佩。

作者丘福隆,美國洛杉磯生物科技業。以上言論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