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我們稱大陸內地 不妥?

戚嘉林

媒體報導臺北市政府近日在地鐵刊登「臺北市競爭力廣告,稱大陸爲「內地」,因爲遭人質疑「自我矮化」,市長郝龍斌出面迴應,解釋廣告是引用香港人的用語,並答應更新。

臺北市政府表示,將「內地」兩字修改爲「中國大陸」後會重新刊登。

兩岸交流密切,臺灣民衆不乏使用「內地」指稱大陸地區,居然引起「文化部長龍應臺關切,她認爲:「我們要釐清,內地跟我們稱中國大陸的差別在哪裡,比如說,臺灣在日本殖民的時候,稱日本爲內地,現在的香港稱大陸爲內地,以我們現在的立場上,我們稱大陸爲內地,是不妥當的。」

做爲馬政府的文化大總管,當知中華民國憲法,站在依中華民國憲法產生的馬政府立場,「內地」當然是中華民國的內地,拿日本殖民時的臺灣稱日本爲「內地」做比,不倫不類,請問龍部長,「內地」是中華民國殖民地?亦中華民國是「內地」的殖民地?

再說,臺灣一向自許是民主自由法制?)社會,龍部長居然公開干涉民衆使用詞彙言論自由。這與她批評的極權政府有何兩樣?

早在日本殖民統治臺灣50年之前的明朝就有「內地」一詞,有清一代臺人往返兩岸,家書信函不乏「內地」。

17世紀荷蘭鉅艦犯我東南沿海,斯時文獻記載「當此夷(荷蘭)初至內地,海上官軍素不習見,且狀貌服飾非向來諸島所有,亦未曉其技能,輒以平日所持火器遙攻之。彼姑舟中所貯相酬答(荷鉅艦炮火還擊),第見青煙一縷,此即應手糜爛,無聲跡可尋。徐徐揚帆去,不折一鏃,而官軍死者已無算,海上驚怖」(見《野獲編》卷30)。

►臺灣還存在的古蹟建築

龔自珍雲﹕「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龔自珍說的是欲滅人之國的侵略者,要亡被征服者歷史,龍部長不知我國遠早於日本殖民臺灣時就使用「內地」一詞。如此詮釋歷史,是自我異化向分離意識傾斜的體現,這在人類近代史上是極其罕見的。我們的歷史是秦漢元明清諸朝一脈相承,中華民國推翻滿清,滿清亡了,這段歷史沒有亡,我們使用祖先傳下的詞彙,何罪之有,郝市長有需要以行政手段修改重新刊登?

顧名思義,「內地」只是一模糊的相對地理用詞,隨着不同時代不同處境改變,其地理知識普及與認識,約定俗成。據稱今日大陸,有人甚至認爲「內地」是指非沿海省份,如果依前述臺灣有人質疑的觀點,豈不江浙閩粵的人都「自我矮化」了。臺灣要向前行,不可忘卻歷史,不可終日悲情意識纏身,杯弓蛇影,官員有所擔當,多辦實事,勿再幹涉言論自由。

作者戚嘉林,世新大學助理教授。以上言論不代表 《ETtoday新聞雲》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