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際夫專欄/社會住宅可以解決高房價?要信就信吧!(上)

上週的文章起了個頭,說到社會住宅,有人留言說想聽聽我的想法,那我就恭敬不如從命了,但話先說在前頭,我有房子,也支持社會住宅,只是覺得很多討論都歪掉了(雖然這在臺灣也不稀奇),想說說個人淺見,我更沒有要跟大家辯什麼,畢竟好辯的人已太多,我並不想加入這個陣容

地方父母官現在談社會住宅成了顯學,很多縣市都要蓋,我查到的資料臺北五萬戶,新北市6336戶,新竹市1500戶,桃園兩萬戶,臺中一萬戶,好像蓋了住會住宅就是實現居住正義,高房價從此就會銷聲匿跡,我並不覺得是如此。

現在大家談論的社會住宅是社會福利政策,一般住宅是資本主義商業機制政府蓋再多的社會住宅,並不代表一般住宅的房價就不會漲。最近因爲新加坡總理李光耀病逝的消息媒體頻頻回顧他的政績,其中被讚許的政策之一就是大量興建公共住宅,希望達到住者有其屋的目標,儘管公共住宅一直蓋,但這並未阻止新加坡房價前幾年的飆漲,因爲公有住宅與商業住宅基本上是不一樣的需求族羣(雖然中間可能會有重疊)。

所以,新加坡採取的作法是大幅降低房貸上限至60%,並提高買賣房屋稅與印花稅,使得今年2月住宅銷量比一年前大減48%,而不是宣佈大量興建公共住宅,因此,要抑制高房價還是要從一般住宅下手,而且是要在房價起漲後不久就得有對策,纔會有效,否則只能期待下次重大的天災人禍。

但這不是說興建社會住宅就沒必要,我們也必須承認,社會上仍有人真的買不起房子,政府當然有義務照顧這些人,但問題來了,大家喊得那麼爽,好像蓋社會住宅不用錢一樣,用樂高堆一堆就完成了,在中央與地方負債累累的情況下,到目前爲止,還沒看到有誰提出完整的興建財務規畫,或許BOT是一途,但從過去重大建設BOT案總與弊案緊緊相連的經驗,我個人是沒有太大信心就是了!

還有一個更實際的問題,蓋房子總要有地吧,地要從那裡來?好像高喊蓋社會住宅的父母官們也都還在找,這又是我另一個疑問了,公有地都要拿來蓋社會住宅嗎?多年來,大家的思維,就是公有地要開發,不是各級政府不斷賣祖產,就是出現一堆重劃區,要不然就是冒出一堆某某園區,這些都是助長房價的幫兇,但爲何公有地一定要這樣開發呢?就不能把它規畫成讓大家活動空間嗎?說穿了,就是看上開發利益嘛!

到目前爲止,我看到的社會住宅政策還在走一步算一步的階段,我還有很多話要說,今天先講到此爲止,待續!

羅際夫現職:正聲廣播電臺財經早知道」節目主持人經歷:1. 《民生報》理財組記者2. 《Smart智富月刊》主編、採訪主任3. Ettoday 東森新聞報財經組召集人、組長4. 中央廣播電臺「智富理財風」共同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