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攻擊潛艦「不幸的波夕」 船塢躺8年總算開始維修

維修中的美軍攻擊潛艦聖胡安號,它與波夕號是同型艦,都爲洛杉磯級。(圖/美國海軍)

美國軍事實力確實大不如前,波夕號攻擊潛艦(SSN-764,USS Boise)的命運就是最明顯的例子,由於預算吃緊,它已在船塢裡躺了8年了。所幸最新的預算到位,終於可以動工修復,要是沒有其他意外,可能於2023年重返艦隊

防衛新聞(Defense News)報導, 波夕號攻擊潛艦(Boise)是在2012年完成巡邏後,就一直在船臺上,一直在船廠裡等待着關愛和關懷,甚至有些海軍人,稱它是「不幸的波夕」。

週一,波夕終於等到了關懷,美國海軍支付了3.518億美元給亨廷頓英格斯-新港造船廠(Huntington Ingalls Newport News Shipbuilding),開始對波夕號進行檢查與後續的升級

海軍系統司令部發言人科琳·歐羅克(Colleen O'Rourke)說:「另一項涉及全面大修合約也在談判中,將要對波夕號的核動力推進系統進行重大升級工作。」

波夕號一直是美國海軍維護實力大不如前的象徵,主要原因是1980年代左右完成的核動力軍艦,到了2010年左右,都達到30年的中期壽命,所以需要進入船塢進行升級以及裝填新燃料。然而核動力軍艦的修復工作又特別複雜,因爲需要割開艦體才能取出反應爐燃料,而美國海軍的核動力部隊包括航空母艦俄亥俄核子戰略飛彈潛艦、核子攻擊潛艦三種,其中航空母艦與俄亥俄級戰略飛彈潛艦,屬於「戰略型武器」,負責區域力量,以及核武威懾,有更大的優先進塢修理權,在這種情況下,核子攻擊潛艦就成了一直被順延的對象

戰略和預算評估中心分析師布萊恩‧克拉克(Bryan Clark)在2019年的一次採訪中表示,在3種軍艦的排序,攻擊潛艦是在後方的,這是一個結構性問題,必須在彈道導彈潛艦完成換燃料之後,才能輪到攻擊潛艦。

克拉克說,解決這些問題需要一些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