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核動力潛艦測試多種空投補給方式

C-17運輸機拋出帶降落傘的包裹,到潛艦的附近。(圖/美國海軍)

美國海軍最近幾星期,測試無人飛機,能否向海上航行中的戰略飛彈潛艦進行物資補給,這是想要了解潛艦不進入港口情況下,能夠臨時接收必要物資,這樣可以使戰略飛彈潛艦持續在海上巡弋。

美國海軍學會(USNI)報導,雖然戰略飛彈潛艦(SSBN)是核子動力的,擁有極長的航行時間而不必回港加油,但是仍有其他因素可能會使它們無法持續執行任務:比如艦上水手健康出狀況,臨時需要儲備藥品,或是食物用盡,艦上出現機械故障需要補充零件等等原因

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空投物資來支援,以往多是派出直升機前往潛艦地點,不過美國海軍想要知道,能否有別的方式運補

美國海軍太平洋潛艇部隊司令布萊克·康弗斯少將(Blake Converse)在海軍潛艦年度專題討論會上表示:「如果潛艦僅需要小部分關鍵物資,那麼它是否可以只用小型無人機來運補,對此我們進行了演習,以展示將我們潛艦持續保持海上巡邏能力。」

今年10月19日至10月23日,俄亥俄級5號艦傑克森號(USS Henry M. Jackson,SSBN-730)在夏威夷羣島附近,進行多種空投補給的測試,至少使用了4種飛機:包括海軍MH-60R海鷹直升機的補給、水手遠程操作的無人飛機、海軍陸戰隊MV-22B魚鷹機,以及空軍C-17全球霸王運輸機(Globemaster III)的空投。

這項測試的影片顯示,無人機將一個紅色小包,準確的扔到水面上的潛艦上,潛艦人員再出來取回。C-17則使用小型降落傘,將較大的包裹丟入附近的水中,潛艦人員需要再派小艇去取。而MH-60直升機與MV-22的運補,都是用繩索吊掛,人員以長勾來取。

據影片說明,美國戰略司令部後勤遠征部門正在評估這些方式的優勢,主要考量是物資接收的的成功率與時間,以及是否足夠低調。例如,C-17的降落傘空投包,比較不容易引起關注。

後勤部門表示:「我們的潛艦可以利用這些不同的運載方式,能夠進一步增強潛艦任務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