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爛尾,《不夠善良的我們》是一個開放式結局

被全網誇next level的《不夠善良的我們》,最後十分鐘平等創飛所有人。

乳癌去世的Rebecca,在手機留下線索,讓簡慶芬親自看到何瑞之說的:我很愛我老婆。

在婚姻裡蹉跎了十二年,早就心如止水的簡慶芬,瞬間又能相信愛情了,一路顛簸回臺北,奔着破鏡重圓,那句“小心開車”也變成了甜蜜情話。

敢情我命苦的Rebecca就是他們夫妻倆play的一環?

全網之前關於女性禁忌的探索,已婚和單身狀態的討論,愛與不愛之差的血淚感慨……都因爲何瑞之的一句“我很愛我老婆”變得自作多情。

抹了好幾集眼淚的我瞬間如鯁在喉,想從細枝末節中找出這個結局的合理性,直到徐譽庭在IG說:這只是簡慶芬的宇宙。

這倒好像說通了。

平行宇宙裡的中女困境

《不夠善良的我們》,就像臺偶劇的“後現實主義”作品,湘琴和子瑜這對老情敵相遇,不一樣的是,這一次林依晨演的是心機滿滿的惡人第三者,從大美女許瑋甯手中搶走了男主賀軍翔。

這種與臺偶劇形成的巨大反差,是它首先被觀衆蓋章爲“next level”的原因,而“平行宇宙裡的中女困境”,也是一個很新穎的設定。

41歲的簡慶芬,家庭美滿,工作穩定休閒,就是日復一日的主婦生活,有點累,也有點平凡。

本來應該專注於自己賽道的簡慶芬,開始將眼光投向於隔壁的對手……她十二年前的情敵Rebecca。

社交平臺上所見,Rebecca的自在、富足再次讓她妒忌,她浮想聯翩:擁有1800萬存款和小10歲男朋友,每天都有驚喜的人生是怎樣的呢?

視角切換,39歲的Rebecca日子過得也狼狽,獨立支撐一個工作室,憑自己的實力忙到沒朋友,但因爲哥哥拖累加上花錢大手大腳,Rebecca如今賬戶也就60來萬,離退休的1800萬差好遠好遠,這會還被房東催着搬走。

“快樂一個人,難過一個人,生病還是一個人”……她甚至活成了別人眼中的反面教材。

和現實困境相比,《不夠善良的我們》更多關注的是情緒困境,就如Rebecca最大的敵人,是孤獨。

有人覺得Rebecca的孤獨是無病呻吟,因爲像她這樣美麗的單身女郎,解決孤單的問題就跟找個餐廳解決肚子餓的問題一樣簡單……

事實是,Rebecca的孤獨,不是吃飯睡覺只能一個人的孤獨,而是那種內心深處無人可連結的破碎,是從小充滿戒心和防禦地“gin”着,好不容易找到一個信任的,以爲可以一起走下去的人,最後卻依然被留在原地的孤獨。

由始至終,她內心真正期待的,都是簡慶芬抱怨的“日復一日”和“五菜一湯”。

《不夠善良的我們》最先把我戳哭的,就是Rebecca做夢,提着便當回何瑞之老家,然後兒子扒在窗戶邊問“媽媽,我們今晚吃什麼”的畫面。

Rebecca在夢裡流淚,是因爲她覺得自己本該擁有這份溫暖,而我流淚,是因爲從第三者視角知道,即使她當年沒有棄權,勇敢宣戰,但何媽媽曠日持久的討厭、嫌棄、刁難,何瑞之的懦弱、和稀泥,都只會讓她更痛苦。

我們總設想自己未曾走過的道路鋪滿鮮花,沒有得到的更迷人,現實卻是,我們所有的選擇都已經是所有意識集合之後的最優解。

不夠善良的……所有人

這部劇被喜歡,還有一個原因是她勇敢展示了所有人的“不善良”。

尤其是簡慶芬在辦公室和何媽媽面前施展“茶藝”,那小人得志的模樣,湘琴濾鏡一鍵清除,而她通過巧取豪奪而來的婚姻,最終形成了對她的全方位懲罰。

這場婚姻是她做低伏小“求”來的,明知對方有女友還硬搶,還沒戀愛就搬到對方家裡住,百般討好未來婆婆,求婚戒指不合適都要硬懟進去。

她和老公之間的關係沒有真正平等過,不配得感和自卑感充斥着她的日復一日。

婆婆挑剔她冰箱都是冷凍食物,她一邊翻白眼,一邊按照婆婆的要求給孩子做好了早餐;婆婆摔倒癱瘓,她內心一萬個不情願,依然辭職回家挑起24小時看護照顧的責任。

簡慶芬深知肚明,當初她之所以“贏”得婚姻,不過是因爲何瑞之大孝子在告別Rebecca之後,順從了母親的意願,她維持婚姻的唯一方法,就只能是繼續執行世俗標準裡的賢良淑德。

網友吐槽“難道不能請個護工嗎?”,當然不能,請了護工簡慶芬更沒法在婚姻中實現自我價值。

求來的婚姻就是這樣的,簡慶芬可憐得我一度以爲這部劇說的是“第三者的代價”,編劇是在力勸所有女孩不要“情感下嫁”。

不善良的當然不只是簡慶芬,何媽媽當初怎麼嫌棄Rebecca,後來就怎麼嫌棄簡慶芬,這種“遠香近臭”亦一如人性。

劇集中期何瑞之被罵得最狠,何媽媽意外摔倒,他開口卻是埋怨老婆“我說過接媽一起住的”“你嫂子雖然很機車,至少願意接媽一起住”。

兩句話否定了老婆十二年的付出,還附送一場曠日持久的冷暴力。

我理解人在意外前,會習慣性找一個承載悲傷和憤怒的出口,但如果不是他一開始就將老婆當作工具人,這個情緒轉移也不會那麼得心應手。

至於Rebecca的迷弟於向立,很浪漫、很窩心,但一往情深不存在的,在愛情的粉紅泡泡褪去,責任的輪廓顯現,他含淚關上門,連一個擁抱都沒有給到Rebecca,轉身還找另一個女孩安慰……真的就是“俗仔”一個。

只是這部劇的立意,讓我無法站在道德制高點審判任何人,畢竟編劇一直在告訴我們,人都是多面立體的,他們正是因爲擁有善良,纔會讓你覺得不夠善良。

比如Rebecca的女上司Christin,愛爭功還打壓下屬,夠不善良了吧?但她會在外人面前表達對Rebecca的賞識,給她在行業裡攢下可貴的人品,在關鍵時候幫了Rebecca一把。

還有,她在天台裡嘲笑簡慶芬是“菲傭”的時候,真的不是在爲Rebecca出惡氣嗎?

編劇甚至早早封鎖了我們批判角色的空間。

簡慶芬爲癱瘓婆婆洗澡,急得大吼大叫,兒子戰戰兢兢走過來說“媽媽你不要罵奶奶了”,卻因爲不小心踩到奶奶的大便,嚇到大哭大喊……

挺諷刺的,如果遭遇這一切的是我們,誰又能比劇中的人更善良?善與惡,都是我們意識決定的。

被意識支配的命運

《不夠善良的我們》有很多關於“意識”的說法。

“我們的意識,決定我們存在的宇宙”“整個宇宙,都是意識顫動的碎片”,每個角色身上,都有我們自己意識的投射。

劇集一開始對何瑞之是好男人壞男人的討論,有人說:這個老公不錯了,會分擔家務;另一部分觀點:吃完壽喜鍋都不知道要先泡水,可見平時都在家當大爺。

還有,何瑞之前一晚拒絕老婆的浴室邀約,卻又在第二天清晨“補邀”,有人說這男的只管自己快樂;也有盲生髮現了華點:他真的好愛他老婆,大早上接吻都不嫌口氣。

越是留白的角色,投射的自由度越大。

Rebecca的狼狽、糾結、偏執、孤獨……我們都能在她身上找到具體的共情點。

事業迎難而上的Rebecca,對待親密關係一直畏首畏尾,結局裡透露,她的“習得性無助”是從原生家庭開始的,父母根本不期待她的到來,連生日都是亂填。

無論是父母還是男朋友們,她從未被任何人堅定地選擇過,爲了逃避可能發生的痛苦,她自願流連在淺層關係裡不敢往前半步。

何瑞之的求婚她不敢答應,出國頻繁更換男朋友不敢付之真心,當總經理的情婦豁免婚姻責任,拒絕俗仔看起來很認真的追求。

直到患癌,她才終於勇敢一次,脫光衣服像討飯一樣向俗仔討愛,向前男友們尋求一點愛的庇護。

她成爲了男人心中的一滴眼淚,但也在不知不覺中,一次次地認領自己專屬的絕望體驗卡。很諷刺的是,人生最後的日子,只有“情敵”簡慶芬真正懂她。

說到這,王菲有一首舊歌就叫《情敵》,很直白解釋了Rebecca和簡慶芬的關係:誰及情敵明白我感受\即使今天要做我競爭對手\離別時定能做我好友……誰瞭解那些時辰\能與他既愛又恨多動人\誰瞭解\我的情人\似真似假似悲似喜無從過問。

果然最懂你的永遠是你的敵人,Rebecca關於情感部分最痛的意識,那些沒有被接納過的洶涌情緒,無需多講,都被知情者簡慶芬攬入懷中。

相比其他角色,編劇確實在簡慶芬身上花費了更細緻的筆墨。

她蹲在陽臺抽菸的姿態,她呆坐在病榻上的一個上午又一個下午,就連“被子烘乾了也還是要曬過太陽纔會真的舒服吼”這樣的碎碎念都帶到。

觀衆的意識被細節具象後,纔會更容易被帶進“簡慶芬宇宙”。

然後我們會發現,簡慶芬所遭遇的一切,都是她的意識決定的。

最初簡慶芬覺得婚姻是自己求來的,於是認定“紅葉蛋糕是因爲Rebecca愛吃纔買”“戒指不合適因爲那是Rebecca的尺寸”。

帶着報復老公的意識,她出軌了,卻又無法承受出軌帶來的婚姻破裂,開始審視自己的意識偏差,然後發現,原來自己也曾說過喜歡吃紅葉蛋糕?

戒指確實是自己專屬的,只不過恰好做小了?

Rebecca在現實中的總總不幸,更讓她擁有了鏤心刻骨的反省,並在最終看到那句“我很愛我老婆”時徹底破防。

這句表白,我們不防跳出簡慶芬宇宙來看。

這就不難發現,何瑞之那“帶着欣賞疼惜讚賞和愛的眼神”,曾無數次地落在Rebecca身上,而簡慶芬無論怎樣“放大那些小小的幸福”,在那十二年的婚姻裡,從未成功捕捉過一次。

愛與不愛真的很明顯,“謝謝”就真的只是謝謝,而“小心開車”就真的讓她小心開車而已。

何瑞之說出那句話,完全是因爲他擁有全劇最高的道德標準。

寧願辜負愛人也要孝順母親,結婚之後與前女友一刀兩斷,路上遇到都要繞路走,何況是是赤裸裸的“勾引”?還是在母親病倒,妻子每日在病榻照料期間的勾引。

這句表白,更像是自我說服。

正因爲何瑞之的高道德標準,我不覺得曾經出軌的簡慶芬還能順利挽回婚姻,說不定解脫的是何瑞之,他可以沒有任何道德負擔地卸下這份“不愛”了。

被意識絆倒,又被意識迷惑,這個結局倒是提醒了我們,所謂的人間清醒,不過是多了三分上帝視角罷了。

E姐結語:

《不夠善良的我們》,從最高的9.0分降到了目前8.4,何瑞之的表白真是難辭其咎……但我還是很推薦大家去看的,去嘗試通過劇集去捕捉自己和他人的意識碎片。

徐譽庭是很會收集故事,很會講故事的編劇,據她的採訪說,沒事時去公園逛一圈,就可以聽到很多有意思的故事,然後被寫進劇本里。

那些戳人的臺詞,很多都是她在生活中收集回來的,包括劉若英客串那場戲提到的“退休積蓄”。徐譽庭說第一次聽到這種說法,她整個大震驚!最後她選擇了將這場戲放到了Rebecca的人生劇本里。

還有之前《誰是愛上他的》,靈感源於她一個在自己生日宴上向太太出櫃的男性友人;《不夠善良的我們》結局,也改編自她身邊的故事,不過照顧患症者的是已婚的初戀情人,事後初戀情人和妻子也離婚收場,因爲“善良敵不過某些糾結”。

《不夠善良的我們》僅僅8集,就能給婚姻、女性、人性留下了無數道思考題以及寬廣的敘述空間,因爲徐譽庭作爲編劇和導演,是創作者,但更是觀察者、記錄者和分享者。

相比之下許多動輒40集的大劇,人物刻畫是單薄的,故事敘述是套路的,劇情的進展是吞吞吐吐、曲曲繞繞的……

我理解內娛創作環境有它不友好的地方,但如果創作者們對普通人的故事和情緒再敏感一些,對“不完美角色”的刻畫再大膽一點,送到我們面前的劇集就會好看不止一點。

今天的深夜話題是:

你怎麼看待這個結局?

來評論區說說吧~

上新了央視,還有多少“國家寶藏”等待挖掘

《繁花》女子圖鑑(下)

-今天頭條の作者-

你的小仙女E姐,不夠善良的菜籽

值日生:菜籽 美編:樹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