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印澳「Quad」視訊峰會今登場 前副國安顧問博明:拜登政府將Quad帶向新高度

圖爲2020年10月23日時任美國國安顧問博明參加英國智庫政策交流」用中文演講。(摘自PolicyExchange官網

美國前副國家安全顧問博明(Matthew Pottinger)10日在一場美中關係討論會上表示,拜登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延續了川普政府的對華策略,他尤其提到拜登政府在推動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Quad)問題上所取得的突破。博明指出,「四方安全對話」是對中國亞太戰略的反制。

博明所效力的川普政府曾積極推動「四方安全對話」的概念,並促成了首次四方內閣級別會談以及一系列內閣級以下會談。如今,拜登政府將「四方安全對話」帶向了一個新的高度。拜登總統將於12日在線上會晤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亞領導人。這是四國首次進行領導人級別的會晤。

博明在蒙大拿大學曼斯菲爾德中心舉辦的美中大國競爭討論會上說:「中國的戰略是在亞洲建立一個等級性的,在某些方面幾乎是帝國性的,以中國爲中心的勢力範圍。所以,四方安全對話可以幫助抵銷和防止這麼一個結果,那就是中國周邊國家主權和獨立被削弱,最終繁榮與安全也受到損害。」

美國之音12日報導,在對華戰略的問題上,博明並不認同今年1月的一份名爲《更長電報》的對華戰略文件中所提建議。該文件由匿名的「前美國政府高級官員」撰寫,其中建議將對華戰略的首要目標設立爲,促使中國統治精英得出結論,繼續在以美國爲首的自由國際秩序中運作而不是建立敵對秩序,這符合中國也符合中共的最佳利益

博明認爲,這份對華戰略文件中所設立的目標是「有違自然規律的」,「就像是試圖把一頭大白鯊訓練成寬吻海豚」。他說:「說服中共來支持由美國領導的自由國際秩序而不去建立一個專制替代秩序,這是一個不現實的目標。這是我們過去所試圖實現的,我們爲此採取了30年失敗的對華政策。這就像是告訴共產黨結束列寧主義的一黨專政。北京將這種提議解讀爲某種形式的政權更迭。」

1月28日,智庫「大西洋理事會」(The Atlantic Council)發佈《更長電報 - 走向新的美國對華戰略》(THE LONGER TELEGRAM--Toward a new American China strategy)。大西洋理事會稱此爲「一份傑出的新戰略文件」,是「對中國地緣政治戰略提供的迄今爲止最深刻見解和最嚴謹考察之一,以及將如何應對中國戰略野心挑戰的有見地的美國戰略。」

報告取名「更長電報」,意在類比1946年美國駐蘇聯大使館代辦喬治肯楠(George Kennan)給國務院發了一份長電報,肯楠於次年匿名在《外交事務》上發表相關文章。肯楠認爲,蘇聯最終會在自身矛盾的壓力下瓦解。肯楠的分析爲美國的冷戰圍堵政策提供了最有影響力的基礎之一。

該文件認爲,美國製定一個完整的、兩黨一致的、可指導未來30年的對華戰略迫在眉睫,因爲「當前中國的崛起深刻影響着每一項美國主要國家利益。這是個結構性挑戰,在某種程度上在過去20年裡已經浮現。而習近平權力的崛起極大加劇了這一挑戰及時間表。」

該文件還劃出5條中國一旦逾越,美國將直接進行干預的紅線

*中國對美國及其盟國發動任何核、生化武器行動

*中國對臺灣或其近海島嶼發動任何軍事攻擊;

*中國對日本軍隊因防衛尖閣諸島釣魚臺列嶼)及其周邊東海專屬經濟區的主權而發動任何攻擊;

*中國在南海採取的爲進一步聲索島嶼並使其軍事化、對其他聲索國部署武力,或阻止美國和盟軍海上航行自由而採取的任何重大敵對行動

*中國對美國盟國的主權領土或軍事資產進行的任何攻擊。

《更長電報》引起了美國關注對華政策圈內不同立場專家學者熱烈討論。大西洋理事會主席兼執行長肯姆佩(Frederick Kempe)說:「『劃紅線』建議已經引起爭論,批評者認爲取消了戰略模糊性將置美國於被動。」

批評者嘲笑那些認爲劃了紅線就可以減少來自中國挑釁的人。批評者認爲,劃紅線實際上會引起兩種後果:如果美國不能在中國踩紅線後對其採取行動將處於自取其辱的境地;而如果美國採取了行動則可能導致自己陷入不想要的衝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