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半導體的臺灣

沒有半導體臺灣圖╱本報資料照片

近五年1~10月生產出口概況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包括半導體、被動元件印刷電路板、光電材料等製造業,以2016年工商普查資料,電子零組件業一年生產毛額2.0兆,以半導體1.5兆最多,光電材料2,999億居次。電腦電子產品光學制品生產毛額達6,646億。

■根據2016年工商普查,臺灣製造業家數16.1萬家,電子零組件、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制品合計9,413家,佔比不到5%,這兩個行業從業員工83萬人(上班族),佔製造業從業員工總數28%,佔全體883萬名從業員工更不及10%。

今年初,疫情漫天蓋地而來,由於對貿易依賴甚深,因此每家國際機構都不看好臺灣,國際貨幣基金(IMF)估臺灣將衰退4.0%,上半年的情勢確實是如此,出口連月下滑,消費逐季走低,景氣也連亮了五個月的黃藍燈

迨下半年漸有起色,出口恢復成長,製造業生產連月上揚,我們觀察前十個月資料,出口擺脫衰退而成長3.4%,製造業生產年增率直逼7%,主計總處日前更上修經濟預測,臺灣非但沒衰退,還有2%以上的成長,跌碎衆多專家眼鏡

雖然明年纔是牛年,但從官方的統計似已看見「牛轉乾坤」的氣象,然而果然牛轉乾坤,百業復甦了?並沒有,今年總出口成長只是拜一、兩個產業之賜,多數行業還在寒冬裡。依據海關統計,今年1~10月半導體等電子資訊業出口成長率高達20%,爲十年來最高,半導體雪中送炭,才讓出口數字有了回溫的感覺

電子、資通 雙挑大樑

依海關統計,主要出口貨品分類有30多項,電子、資通雖僅其中兩項,其出口金額卻佔總出口五成,是以我國出口起落悉數取決於半導體的榮枯。今年適逢我半導體產業榮景,若不計電子、資通這兩項,前十個月出口依然大跌10%,紡織塑膠原料、橡膠製品化學品鋼鐵機械電機產品、石油煉製品皆呈衰退,如此自然稱不上覆蘇了。

大家都說,下半年出口表現比較好,我們根據海關統計估算,今年7~10月的出口1,223億美元,較上年同期成長7.3%,確實不錯,然而進一步觀察,這依舊是電子、資通兩產業獨領風騷,其餘還是不行,不含電子、資通的出口還是衰退6%。

值得注意的是,前述所談的出口是以美元計價,若以新臺幣計價情況就更差了,因爲今年以來新臺幣匯率大幅升值,同樣的美元換回更少的新臺幣,以7~10月而言,以新臺幣計價的出口成長率瞬時萎縮至1.3%,而排除電子、資通的出口較去年同期更大幅衰退11%。

產業榮枯 成兩個世界

業者的感受應該比較接近新臺幣計價的數字,如此看來,電子、資訊業以外的臺灣仍在寒冬之中,「牛轉乾坤」的氣象可能只是幻覺,不過,政府近月所發佈的數字都是好消息,除了出口漸入佳境,外銷訂單連八紅、製造業生產也連九紅,然而總的來說,這依舊是半導體產業創造的,1~10月製造業生產指數成長7%,排除資訊電子業仍然衰退5%,27箇中業別裡還是有21個負成長。

過去我們常以「一個國家,兩個世界」形容貧富不均,如今產業也一樣是兩個世界,若以上班族佔比而言,享受成長的只佔1/4,處於衰退的卻佔了3/4,沒有半導體的另一個世界,其含概人口之衆多,其處境之蕭條,其升級之困難,遠超乎我們想像,更非平均成長率可一語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