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自發棄巢」現象頻繁 專家傾力調查鎖定真兇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自1970年代開始,蜜蜂放棄巢穴現象越來越頻繁,2006年甚至達到警戒程度。經過多年探索,科學家終於發現真正的原因,他們將蜜蜂拋棄蜂巢的現象稱爲「蜂羣崩壞綜合症」,還爲此撰寫了研究報告

▲蜂巢示意圖,與本新聞無關。(圖/翻攝自Youtube)

爲了拯救蜂羣,科學家傾力尋找「蜂羣崩壞綜合症」的誘發原因,包括病原體感染、寄生蟲電磁輻射轉基因作物等都成爲假說;不過,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研究認爲,「蜂羣崩壞綜合症」的根本原因,或許是含有菸鹼化學構成類似尼古丁的殺蟲劑

根據研究規劃,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和麻薩諸塞州的養蜂人協會在3個地點,選擇18個蜂羣做試驗,其中6個蜂羣被安排在自然環境,另外12個蜂羣則被暴露在含有菸鹼的殺蟲劑下,藉此觀察兩邊的變化

科學家發現,夏秋兩季,18個蜂羣均活動正常,然而到了冬季,12個曾暴露在殺蟲劑環境的蜂羣中有一半出現棄巢現象,6個自然環境下的蜂羣,則有一個蜂巢感染了真菌;儘管20個蜂羣的樣本規模還不足,但已經證實特定的殺蟲劑,恐會對蜜蜂造成潛在危害

科學家表示,他們會透過這個結果進行進一步的實驗,並努力促成相關法令,禁止含菸鹼殺蟲劑的使用。至於美國環保署,也承諾會對這類殺蟲劑作出重新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