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密麻麻好壯觀! 負子蟲爸爸身上「黏」22個寶寶

▲公負子身上揹卵。(圖/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下同)

地方中心/臺北報導

登革熱疫情持續延燒,全臺確診病例累積約2萬例。臺北市立動物園內有許多水域環境嘗試運用園區生物多樣性優勢,遵循生態系統環環相扣的原則,在蚊子喜愛產卵的水域,放入愛吃孑孓的「負子蟲」,大幅降低登革熱病媒蚊繁衍機會

動物園指出,負子蟲棲息在沒有農藥的溼地、水田等環境,負子蟲媽媽繁衍後代時,會分泌一種膠質,將卵牢牢地「黏」在負子蟲爸爸背上,由負子蟲爸爸保護寶寶們直到孵化,除非遇到危險否則不會隨便棄卵,是動物界相當盡責的好爸爸代表

負子蟲一次最多可以產下約100顆卵,孵化時間約一星期。動物園提到,卵在發育過程需要負子蟲爸爸悉心照顧,因此常可以看到負子蟲爸爸揹着卵,時而潛入水中閃避敵人、時而浮出水面換氣

據瞭解,在野外想觀察到揹着卵的公負子蟲其實不容易,而揹着卵的負子蟲遇到威脅時,爲了保護背上卵粒,總是相當機警水裡快速移動,躲避至水草中,以降低被天敵盯上的風險,避免被掠食者吃掉。►►►傳送第一手的新聞,鎖定《ET即時》粉絲團就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