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買秒退掀論戰 人渣文本三「道德」判斷層次分析

消費者「秒買秒退」林鳳營鮮奶。(圖/記者徐文彬攝)

網搜小組綜合報導

「秒買秒退」林鳳營、抵制頂新活動引發正反兩極評價筆名人渣文本」的輔大教授偉航,12日在《商業週刊專欄中以三個道德判斷層次進行分析,並要大家別期待倫理學家告訴你的解決方案,要做的就是建構一個開放的討論空間,「只有大腦清醒且不斷提升自我的公民,纔有辦法對抗並驅逐這些敗德者。」►►►1212捍衛食安大遊行圖集

周偉航指出,第一個層次是「道德直覺」,對秒退「覺得怪怪的」,且多數國人的只停留在這一級。他指出,反對者主張這是「浪費食物的行爲;支持者則認爲,那些牛奶也可能也是黑心食物,或是「戰鬥過程」中無法避免的情況,「現在不犧牲牛奶,以後就是犧牲自己的性命。」

第二層次爲對「秒退」行爲進行批判思考,周偉航舉普及哲學作家朱家安的論述爲例,「秒退」和「拒買」都可能造成相同數量的食物遭浪費,只是不同的「手段」,可能讓相近的「結果產生重大的道德差異。他進一步解釋,前者是爲退而退,以傷害頂新的方式,來回應對方對我們的傷害;後者雖也造成一定數量的牛奶因賣不出而被倒掉,但行爲責任會落過量生產業者身上

▲1212捍衛食安大遊行。(圖/記者季相儒攝,下同)

若從第二個切入角度,即「對於超義務行爲的認知」,周偉航指出,其定義是「你可以不做,但若你做了,大家都會稱讚你」。也因此支持的「秒退」的人認爲,這是道德上的英雄,爲人所不敢爲;但反對者則覺得是有勇無謀,可能壞了大事

由於抵制頂新手段的道德標準非常多,周偉航談到,這當然就很難產生共識,但我們不是單一文化社會,國人常見的「道德」有很多來源,且隨時都在學習新的原則,不太可能找到「標準答案」,只有「某種手段」可以獲得較多支持,如果主張「秒退」的人較少,那認同者就要更花心思說服社會大衆,逐漸改變大家的價值觀。

當認知到價值多元的現況,道德判斷就進入第三個層次,接收社會有對「抵制頂新」有不同想法,願意包容多元。周偉航表示,兩方透過溝通與對辯,會越來越瞭解彼此的立場,進而推論出更能搏得羣衆認同的行爲模式,有可能「秒退」在將來成爲主流的抵制模式,也有可能倒退回個人拒買抵制,只是在經歷這個爭辯與思索後,最後即便選擇再次回到「拒買」時,你也與之前不同了,「你透過自己的大腦,找到一個最適合你的行爲模式,而不是盲信什麼「先知」或「社會賢達」。

掌握即時訊息免費下載新聞雲APP iOS:https://goo.gl/qXZojaAndroid:https://goo.gl/MRNy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