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爸仁醫”胥亦龍:只想着搶救病人,忘了還揹着孩子

(原標題:“奶爸仁醫胥亦龍:只想着搶救病人,忘了還揹着孩子

新華社南昌3月31日新媒體專電記者程迪)一位男醫生病房裡搶救病人,這本是稀鬆平常的景象。與衆不同的是,這位醫生沒穿白大褂,用紅揹帶揹着一個襁褓中的娃娃。3月25日晚,江西上饒市玉山縣人民醫院急診科主任胥亦龍下班後背着孩子散步到醫院,恰好看到一位病人情況危急,來不及過多反應就投入到了搶救中。他揹着孩子忙碌的身影被隔壁病房患者家屬用手機拍下傳到了網上,被廣大網友點贊,稱他爲“奶爸仁醫”“紅揹帶大夫”……

背娃上陣的“奶爸仁醫”

事情源於一起突發病情。3月25日晚,玉山縣居民楊榮突然呼吸困難,被緊急送至縣人民醫院急診科搶救。經過檢查,被確診爲急性心衰,值班醫生護士迅速開始搶救。當時胥亦龍正揹着剛滿3個月的孩子出來散步,途經醫院急診科,習慣性地進去看看,正好遇上這場搶救。

據在場的值班醫生周軍回憶,當時患者情況非常危急,呼吸急促表淺,口脣重度發紺。胥亦龍來不及放下背上的孩子就加入了搶救。他審覈醫囑、指揮搶救的一幕,被另一位病人家屬徐勇玲抓拍下,上傳到了朋友圈,引發許多網友轉發點贊。

徐勇玲告訴記者,當時她在病房照顧婆婆,看到病人被推進搶救室後,醫生護士們迅速開始搶救。當時情況比較危急,她們就在邊上看看能不能幫上忙。不一會兒,揹着孩子的胥亦龍進了病房,瞭解情況後馬上開始指揮搶救。“胥醫生當時的行爲深深觸動了我,所以我就拍下了那張照片。”

經過半個多小時的緊急搶救,患者楊榮的病情稍有緩解,但隨後又出現了反覆。胥亦龍和周軍等人討論會診後,決定馬上開始第二輪搶救。爲了不影響手術,胥亦龍把孩子託付給了主動要求幫忙的隔壁牀病患家屬張小玲

第二場搶救持續了近一個小時,離開爸爸懷抱的孩子也開始不安分起來。張小玲就拍着孩子的背哄孩子,“寶寶不哭,你爸爸正在搶救病人,我們都要一起支持他。”經過醫護人員的不懈努力,手術成功了。病人情況得到緩解後,被送入ICU病房進行住院觀察,此時已是晚上11點多。

揹帶背後的仁愛之心

幾乎一夜之間,胥亦龍在當地變得家喻戶曉,在網上也獲得了許多網友的稱讚。網友“佔豐感”評論說:“背上背的是希望,手裡救的是生命。”

“我一心想着怎麼搶救病人,都忘記了背上還揹着孩子。”對於這種突然走紅,今年41歲的胥亦龍直言有點“懵”:“我只是做了一件每個醫生都會做的事,沒想到會被關注和稱讚。”

“這件事發生在胥主任身上,其實很正常。他就是這麼一個好醫生、好丈夫、好爸爸。”胥亦龍的同事都對他交口稱讚。“從醫17年來,工作認真、愛崗敬業、樂於助人是他一貫的作風。”據同科室的同事吳流通講,胥醫生的義務獻血量累計已有5000毫升。

由於業務出色,一年前,胥亦龍被提拔爲急診科主任。急診科在他的引領下,改造結構佈局,優化診療搶救流程,探索新技術新業務,搶救急危重症的病種範圍不斷擴大,搶救成功率不斷提高。

胥亦龍的愛人錢文鳳是同一家醫院的護士。醫生護士結合的家庭,讓他們能夠相互理解,擁有共同的目標和追求。由於妻子的工作也要三班倒,胥亦龍和愛人輪流帶孩子,配合默契,如今已經是一個四口之家,尚在襁褓中的嬰兒正是他們的二胎。

而被網友們津津樂道的紅揹帶,其實是買車時贈送的一塊紅布條。“以前帶老大的時候就經常用揹帶背,習慣了,主要是方便。老二出生後,原先那條青色揹帶找不到了,就把紅布條改成了紅揹帶。”說起紅揹帶的來歷,胥亦龍顯得有點不好意思。

習慣背後的大愛團隊

就算不當班,也會來看看有沒有需要幫忙的地方,這不僅是胥亦龍的習慣,也是急診科所有成員的習慣。“當天除了胥醫生,還有好幾位醫護人員也加入到了搶救中來。”徐勇玲回憶道。

當時,由於患者被送至急診科時已經非常危急,來不及掛號繳費,值班醫生周軍第一時間開通了綠色通道,從藥房借來了急救藥品。正在當班的護士曾玉麗和正在值二線班的鐘銘霞、顧林芳馬上參與了搶救。原本正準備下班的護士鍾慧也重新穿上了護士服,前來幫忙。與胥亦龍一樣,當天休息的護士顏秀梅也是習慣性地到急診科看看,同樣加入了這場搶救。照片中另一位沒有穿工作服的醫護人員正是顏秀梅。

今年23歲的顏秀梅說:“急診科經常會有突發病情,臨時會需要人手,所以我們急診科的醫護人員只要沒有急事,即使不當班也會到急診科來看看,這是我們每個人的習慣。”顏秀梅告訴記者,3年前她剛來到急診科時,這裡就已經有了這樣的傳統,而她也被觸動和影響着,完全融入了進來。

記者瞭解到,去年該院急診科一共處理了100多起緊急搶救,像楊榮這樣比較危急的突發病情就有20多起。“他們每個人對病人都很熱情,每一位都值得點贊。”徐勇玲動情地說。

(原標題:“奶爸仁醫”胥亦龍:只想着搶救病人,忘了還揹着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