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稻香村爭商標2判決相左

北京稻香村。(CFP)

蘇州稻香村。(CFP)

蘇州稻香村與北京稻香村皆是上百年的「中華老字號」,多年來爲爭奪商標訴訟不休。蘇州工業園區人民法院12日對此案做出一審判決,北京稻香村需停止在糕點產品使用「稻香村」,並需賠償蘇州稻香村115萬元(人民幣,下同)。

蘇州稻香村(蘇稻)創立於1773年,當年稱爲「蘇州稻香村茶食店」,因乾隆江南御賜匾額而聞名,此後將傳統糕點美食發揚光大,由初期蘇州觀前街老店發展到現今擁有9家分公司、6個大型生產基地,成爲大陸首屈一指的大型食品企業

各有逾百年曆史

北京稻香村(北稻)始建於1895年(清光緒21年),時稱「稻香村南貨店」,爲北京販賣南方風味美食的首家店面,曾於1926年被迫關門,後於1984年復業,至今已有30多家直營店和100多家加盟店、1個食品配送中心、中心工廠以及原料加工基地。

稻香村這塊招牌,由兩地使用長達百年以上,且皆被官方認定爲「中華老字號」,於1982年大陸頒發《商標法》後,兩家也相繼註冊商標。最終,「稻香村DXC(拼音縮寫)與圖」的商標權落入蘇稻手中,使用範圍爲「餅乾果子麪包、糕點」類。北稻則能使用手寫「稻香村」商標,並限定在「餡餅豆包糉子」等產品。

北稻日後又註冊「三禾北京稻香村」商標,覈定能使用在「糕點、麪包、元宵」等商品。但蘇稻申請扇形手寫體「稻香村」商標卻遭拒,一路上訴到最高法院,仍遭裁定駁回。

臺稻經營北方菜

南北稻香村爲爭奪正統名號纏訟數年。北稻2015年向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蘇稻禁止在電商銷售,並停止在月餅、糕點、糉子等產品使用稻香村商標。蘇稻今年2月也向當地法院起訴,要求北稻停止在糕點類產品使用稻香村。

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9月10日做出一審判決,蘇州稻香村需停止在「糉子、月餅、糕點」等產品使用稻香村商標,並賠償北稻經濟損失3000萬元等。

蘇州工業園區法院相隔1個月做出完全相反的宣判,判決北稻應停止在糕點類產品使用稻香村字樣,並賠償蘇稻115萬元。不過,兩案目前仍未定讞,雙方皆表示會繼續上訴,南北稻之爭持續下去。

稻香村名號響亮,臺灣也有一家40年曆史的「北平稻香村」,是臺北老字號的北方菜餐廳,與大陸稻香村的經營模式較爲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