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雷達用了20餘年 民航局更新年底啓用

貂角長程雷達更新。(民航局提供/陳祐誠傳真)

三貂角與鵝鑾鼻長程雷達監視範圍涵蓋全臺,是臺灣最重要的2顆「眼睛」,2座雷達使用超過20年,交通部民用航空局投入6.76億預算進行更新,面對地形氣候疫情挑戰工程終於進入尾聲預計年底投入啓用。

臺北飛航情報區位於東亞樞紐,過去幾年航行量攀升,用以偵測航機方位距離高度的雷達則是最重要的助航設施,就像管制員的眼睛,協助管制員精準掌握航機動態,確保飛航安全。三貂角與鵝鑾鼻2處長程雷達自90年啓用迄今,使用均已逾20年,面臨組件補充不易及維護成本增加問題

民航局前年編列6.76億預算,着手更新工程,除全面換裝初級雷達,次級雷達能提供更精準的航機監視服務

南北2處舊雷達外部球罩,各由131個球罩片、約9000顆螺絲組成,每一個重量達7.8公噸。鵝鑾鼻因地勢相對平坦,施做相對順利,但三貂角雷達因位處山頭山路崎嶇,大型機具進出困難且受限,每次僅能運送3片球罩片出入。

施工期間,又碰上遭逢新冠肺炎疫情,國外原廠設備生產進口技師來臺時程無法掌握,而三貂角雷達高度達32.3公尺,必須在高空施做,又要面對東北季風吹襲,工程挑戰相當大。

工程團隊排除困難後,三貂角已完成新雷達施工與新球罩組裝,展開相關測試。鵝鑾鼻雷達站也已完成硬體工程,準備開始測試,包括參數調整、試運轉、陣地驗收測試、720小時信心測試等,通過民航局飛測驗證及通過航管系統精確度調校,確認符合航機隔離標準後,才能提供給管制員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