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嬰出生4天即新生兒敗血症 腸病毒伊科引重症

疾病管制疫情週報,疫情中心主任劉定萍。(圖/記者洪巧藍攝)

記者洪巧藍/臺北報導

疾病管制署今(22)日公佈新確認兩例病毒重症病例當中有一名是出生僅四天就因感染腸病毒伊科病毒導致新生敗血症症狀,目前還在加護病房住院治療當中。疾管署表示,近期腸病毒疫情已經連續五週上升,上週因爲腸病毒就診達八千人次預估最快6月上旬會進入流行。

疾管署防疫醫師吳佩圜表示,這兩例個案分別北部新生男嬰與3歲女童。新生男嬰出生後4天就因爲活動力下降、身上有疑似出血點的症狀就醫,住院後發現有功能、凝血功能異常等新生兒敗血症症狀,經過檢查確認感染伊科病毒11型併發重症。

吳佩圜表示,伊科11型病毒在國內外都陸續有病例報告,主要的高危險羣是新生兒,可能引發新生兒敗血症,至於年齡較大的幼童約六至八成是無症狀的感染,或者一些非特異性的發燒症狀。

▲疾病管制署防疫醫師吳佩圜說明腸病毒個案。(圖/記者洪巧藍攝)

另外一例3歲女童則是感染腸病毒71型,吳佩圜表示,個案在5月初因陸續出現手足口症皰疹咽峽炎、嘔吐、發燒、肌抽搐及嗜睡等情形收治住院,經審查確認爲腸病毒71型感染併發重症,所幸治療後病情改善並已出院

衛生單位調查兩名個案的同住家人、接觸者以及幼兒園同學都沒有疑似症狀,評估可能是無症狀接觸者間接傳染給小朋友

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劉定萍表示,國內上週(5月13日至5月19日)腸病毒健保門急診就診人次共8,004,較前一週上升18.2%,還沒有達到流行警戒值的11,000人次。另觀察社區,近四周腸病毒檢出以克沙奇A型爲多,近兩週伊科病毒檢出數有增加的情形;另今年已出現14例散發性腸病毒71型個案,顯示社區中持續有71型腸病毒活動。

▲ 疾病管制署副署長莊人祥。(圖/記者洪巧藍攝)

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71型容易造成5歲以下幼童重症,且可能留下神經學後遺症,整體而言的威脅較大,但是近期觀察社區伊科病毒也有上升,對新生兒也可能出現威脅。

近期氣溫明顯轉熱,腸病毒將更爲活躍,提醒民衆平時應以肥皂正確勤洗手、落實生病在家休息,並定期以漂白水消毒環境等;另孕婦、新生兒及幼童應儘量避免與病患接觸,以降低感染風險

今(2018)年累計7例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高於去年同期(2例)及前年同期(6例)。其中克沙奇B1型及腸病毒71型各2例,克沙奇A4型、克沙奇B2型及伊科病毒11型各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