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長者爲何要慎防肺炎鏈球菌感染?

臨牀上最常見的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是肺炎,肺炎已經連續兩年居國人第四大死因長者因爲免疫系統老化死亡率相對較高。(圖/ETtoday資料照)

文/黃基彰醫師

世界衛生組織〈WHO〉日前公佈對人類健康威脅最大的十二種細菌,具有盤尼西林抗藥性的肺炎鏈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penicillin-non-susceptible〉,也名列其中。事實上,在臺灣具有盤尼西林抗藥性的肺炎鏈球菌,約在六成以上,對臺灣人的健康也是一大威脅。

到底肺炎鏈球菌這種細菌,具有什麼樣的特色

成大內科部老年科主治醫師黃基彰醫師說,「肺炎鏈球菌是一種兼性厭氧的柳葉刀革蘭氏陽性雙球菌。肺炎鏈球菌的表面有一層含有多糖成份莢膜,這層多糖體莢膜,就像是細菌的防護罩,可以保護細菌本身,也是致病力的關鍵。依莢膜多糖抗體之莢膜腫脹試驗結果,肺炎鏈球菌至少可分爲90多種不同的血清型,每一種血清型的毒性,並不相同,其中約30種血清型和人類感染有關。在2008~2013國內的統計資料中,65歲以上老人常見感染型別之前三名分別爲 14、23F 及 3,三者約佔56%左右。肺炎鏈球菌感染症,又可爲非侵襲性、侵襲性二個區塊,在臺灣只有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需要向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通報。而所謂的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就是有可能危及生命的嚴重肺炎、敗血症心包膜炎腦膜炎等等,臨牀上最常見的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是肺炎,其次是敗血症。而一般民衆所得到的社區細菌性肺炎中,也是以肺炎鏈球菌的感染最爲常見。」

根據衛生福利部最新發布的2015年國人十大死因,肺炎已經連續兩年居國人第四大死因。年長者,因爲免疫系統會跟着老化,死亡率是相對比較高的。像65歲-69歲族羣,每十萬人口的肺炎死亡率是47.2,就比45歲-49歲族羣的5.6,高出非常多。

黃基彰醫師指出,「由於年長者的免疫力較差,加上近年來陸續發現抗藥性肺炎鏈球菌菌株,提高臨牀治療的困難。因此預防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年長者跟糖尿病肝硬化、慢性阻塞性肺病、正在使用免疫製劑、末期腎臟病癌症患者,都是屬於肺炎的高感染風險族羣。若是經濟狀況許可,可以考慮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來增加長期的保護力。目前美國疾病管制局疫苗接種諮詢委員會,建議65歲以上的長者,如果從來沒有接種過肺炎鏈球菌疫苗,可優先施打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一年後再接種一劑多糖體肺炎鏈球菌疫苗。過去曾打過多糖體肺炎鏈球菌疫苗,也可以再一年後追加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當然,若能有好的營養作息正常、規律的運動,這些生活好習慣,也會讓免疫力會比較好。」

而平日照護年長者時應如何注意年長者是否感染到肺炎鏈球菌?黃基彰醫師指出,「以最常見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肺炎爲例,一般典型症狀是發燒、咳嗽、有痰、呼吸困難、胸悶胸痛等等。但年長者罹患肺炎的症狀經常是模糊而不典型的,若發現長輩突然發生譫妄食慾不佳、急性意識改變或急性失能等等,也要小心長輩可能是得到了肺炎。曾經遇過急性罹病的年長者被當作惡靈附身。家屬跟患者打招呼時,原本頭腦很清楚的長輩居然回答,『阮要去跟神明做朋友。』。像這種突然出現莫名其妙、答非所問的異常反應,就要特別小心。其他像變得很嗜睡、食慾降低得很明顯或是本來可以自由活動,突然間一直跌倒、步態不穩,甚至開始臥牀,感覺很衰弱、呼吸很辛苦,也都要考慮可能是感染症的發生。千萬不要別把這些異常的不適,視爲正常的老化,應儘速就醫,接受專業醫師的進一步評估和治療。」

撰文:黃基彰醫師現職:成大內科部老年科主治醫師專長老年醫學、感染症、一般內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