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日記》:你總有一天會長大,變成你想成爲的大人。

注:本文有劇透。

《年少 日記》明天就上映了,強烈推薦大家去看。

上映之前,看到海報,第一時間會聯想到其他電影;看完電影,再看海報,唯有心痛和哀傷。小演員演得太好了,他雀躍的聲音和無邪的眼神一次次閃現,然而我們才注意到海報上早就寫了:致沒被愛過的你。

難過,摧毀一個小朋友有多簡單?

他努力做一個聽話的小孩,做着自己不擅長的事,渴望以此獲得爸爸媽媽的關注和肯定;愛好是不被允許的,考不到高分,就得不到愛,嘲諷和怒斥隨時降臨,被爸爸罵“垃圾”,被媽媽指責“如果我離婚一定是因爲你”,老師否定,同學嘲笑,唯一帶給他溫暖的Ms. Chen,也因爲他彈鋼琴沒有進步而被爸爸解僱,於是他小小的人生除了傷心、失落,還要一次次地承受自責的痛苦。

即便如此,他還在本能地依賴着家人,他是真正無條件地愛着爸爸媽媽和弟弟的那一個,挨打受罵,被冷落,被忽視,他還是主動地靠近他們,會不停地說對不起;會眼睛亮亮地告訴爸媽我要考前幾名,開心地期待着家庭旅行;會請媽媽帶他去看精神科醫生;知道自己讓爸爸失望以後,兩手顫抖着給爸爸遞上雞毛撣子;連點題的日記,也是聽到大人們說寫日記可以考上好大學,就自說自話地開始寫起來;渴望安慰,他哭着爬上弟弟的牀,抱着睡得迷迷糊糊的弟弟流淚,那一幕太讓人心碎了,漫畫書被撕碎了,玩偶被沒收了, 他求得安全感和希望的東西全都被迫強硬地分離,但這個家,連一個擁抱都沒有人可以給他。

故事就這樣講了過半,就在我們一邊流淚,一邊慶幸:還好,鄭有傑小朋友,你終於還是跌跌撞撞地長大了,做了你想做的老師,面對着人生新的考驗。才發現,真正的遺憾和痛悔,從這裡剛開始。視角轉換,痛苦也因此翻倍。

哥哥離開了,原本資質聰穎、出類拔萃的弟弟,活成了哥哥的陰影,他一次次地回望童年,自責爲什麼沒有給哥哥多一點愛,多一點支持,多一點陪伴。他曾經享受着家庭關係的上風,心安理得地讓哥哥的笨拙和平庸成爲自己優秀的參照,直到哥哥不在了,他才意識到,自己也從未被好好愛過,從前的優待,是對他表現好的獎勵。

他沒有學會愛人,也不曾擁有去愛的能力,這個缺陷帶來的傷害在他之後人生的親密關係裡重複上演。原來家庭創傷摧毀的不只是鄭有傑,還有鄭有俊,甚至躺在病牀上的鄭自雄,他想悔過,卻再也記不起兒子的臉,這個喪失愛的廢墟里走出來的每一個人都遍體鱗傷,沒有幸存者。

成年後的鄭有俊,續寫着哥哥的日記。他沒有成爲人中龍鳳,是一個普通的高中教師,這是哥哥想做的事,也是鄭有俊對自己的要求, 他希望做一個愛護孩子的人,看見他們的需要,聽見他們的求助,不讓悲劇重演。班裡有學生寫下一封未署名的遺書,字裡行間,童年往事浮現,與此同時,校園暴力也在不停發生,鄭有俊想挽救他的學生,就像挽救哥哥,挽救自己。

高考在即,學生在高壓的環境裡普遍心理壓抑,在疏離的師生關係裡,鄭有俊嘗試着瞭解他的學生,治癒他的童年。影片還有一個細微的哭點是鄭有俊和學生告別,他看着他們年輕的臉,喊出他們的名字。在他說出“Vincent”時,好像有一束光亮了。

從“蛋糕”到“Vincent”,老師和學生真的能在“唯成績論”的氛圍裡消除隔膜,互相理解嗎?社會、學校號召的包容與保護,足夠讓遭遇困境的孩子獲得勇氣,面對大環境的冷語和惡言嗎?一切都沒那麼容易,但鄭有俊作爲一位老師,用他的行爲,讓關心和支持有了具體的意義。你是重要的,你並非一無是處,你說出的話有人在意。那個寫下遺書的學生出現了,是個男孩,一些龐大堅硬的東西在消融。

《年少日記》在第4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上獲得12項提名,導演卓亦謙也憑藉本片獲得新晉導演獎。這是他第一部長片,細膩、剋制,直指病理。很欣慰有這樣的電影做警醒,很感謝當下的電影人能追問至此,讓片中的故事不再成爲下一代人的“集體創傷”。

加油!你總有一天會長大,變成你想成爲的大人。

添加微信拉你入羣!(備註: 觀影團)

在我們的觀影羣內

和各位團友聊八卦、電影、電視、綜藝…

嘮嘮各種娛樂文化

各種觀影和周邊福利享不停喔!

微博:@藤井樹觀影團2011

公號:藤井樹觀影團

豆瓣:藤井樹

點擊下圖,查看往期熱文!

“藤井樹觀影團”已同步入駐平臺

| 微博 | 豆瓣 | 今日頭條 | 企鵝號 | 搜狐號 |

| 騰訊新聞 | 什麼值得買 | 淘票票 | 貓眼 |

| 抖音 | B站 | 西瓜視頻 | 小紅書 | 騰訊微視 |

合作、投稿、諮詢請聯繫:17717464097

轉載聲明:原創文章請註明作者及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