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交所「政策髮夾彎」 臺學者:拜登對中態度可望放軟  

▲摘牌中國三大電信紐交所4日髮夾彎宣佈撤回原公告(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文/中評社

紐約證交所2020年12月31日宣佈將終止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三家中國電信公司在紐交所上市;經中方強烈抗議並揚言報復後,紐交所4日髮夾彎宣佈撤回原公告,引發熱議。退休高苑科技大學行銷流通助理教授謝國榮分析,「可見美國總統拜登上任後抗中力道可能稍微放軟,但還有待觀察。」

針對美國政權交接前對中國製裁仍不停,接受中評社訪問分析,美國總統川普在卸任前設定框架持續打中國牌,讓拜登上任後難以推翻,或把有意推翻制裁措施的新拜登政府打成傷害美國利益,都是一種政治手段。但對於維持對中關稅制裁大方向影響不大,還是看準總統拜登上任後動作而定。

謝國榮,1958年生,高雄人,美國舊金山大學企管研究所碩士、英國赫爾大學(The University of Hull)管理系統科學博士。臺退役陸軍中校、退休高苑科技大學行銷流通系助理教授。

▲川普卸任前狂打中國牌,讓拜登處理涉華政策增加複雜度。(組圖/路透

分析紐交所對中國三大電信公司摘牌案的變化,謝國榮說,拜登去年確定當選後也提到兩件事與中國有關,第一是會持續川普對中國的貿易制裁,課關稅不會改變;第二是採取多邊主義聯合盟國來平衡中國,只是拜登可能力道會稍微放軟。因此是否意味着拜登新政府臺前的軟姿態,還有待觀察。

未來美國對中貿易制裁是否有緩解的機會?謝國榮認爲,除非貿易逆差大幅減少,甚至變成順差,讓美中雙邊貿易美國是賺錢的,纔有可能會慢慢放寬。就看拜登上任後會不會有雙方官員訪問,優先解決歧見,是否找到一個可以合作、讓步,或許有機會先恢復雙邊貿易,拜登當然想要好好執政四年,避免步入特朗普後塵貿易談判本來就有鬆、緊等策略運用

▲退役陸軍中校、退休高苑科技大學行銷流通系助理教授謝國榮。(圖/翻攝 中評社)

謝國榮也說,處於看守狀態的川普政府最後一刻持續操作中國牌與制裁,這是十分少見或前所未見,川普本人與團隊副手彭斯國務卿蓬佩奧都被歸類鷹派,皆主張美國利益第一、美國優先,也認爲過去的小布希或歐巴馬時代對於中國太軟弱,也認爲打中國牌會獲取選票,只是沒有獲得連任。

謝國榮指出,這件事表面上針對具有中國黨政軍背景的公司來制裁,都是中美貿易戰延續,2018年的美國對中國貿易逆差是4200億美元,經過關稅談判降到3450億美金,課徵關稅就爲美國帶來600億美元,貿易制裁在特朗普任內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