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人民幣貶值 反映中國經濟趨緩壓力增加

中國政策制定者想讓消費者成爲推動經濟的主要動力,但這需要時間。(圖/翻攝自網路)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在最近疲乏的經濟形勢下,無論經濟如何不振,中國的貨幣從未示弱。在鄰國貿易伙伴爭相讓自己的貨幣貶值,以因應中國經濟衰退帶來的影響時,中國的貨幣仍保持穩定或走強。

然而日前人民幣卻出現數十年來最大幅度的貶值。外界擔心,本已日漸走軟的中國經濟未來可能更糟,讓政府也感到恐慌。

根據官方數據,中國經濟仍以7%的速度增長,完全符合政府目標。這是一個穩定的增長速度。中國領導人表示,這種增幅能支撐不錯的就業率成成長,並增加消費者的收入。

但穿過表象,會看到一種更令人不安的不同景象。隨着房地產陷入困境,建築核心產業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疲軟。本應對經濟發揮到提振作用的消費支出,也不再強勁。曾在股市榮景時充當經濟增長主要動力的金融服務,表現也走下坡

而中國提供的數據也有些值得懷疑。儘管官方數據顯示成長,但經濟學家現在好奇的是:部分省份地區是否有能力應對全面的衰退。

中國政府匯率上採取的積極行動,讓這種經濟狀況成爲引人矚目的焦點。人民幣在本週二急貶之後,中國又任由它在週三進一步下挫。過去兩天來,人民幣對美元的官方匯率共下跌了3.5%。而通常來說,人民幣單日的漲跌幅度遠遠低於1%。

儘管中國政府表示,這個決定是爲了讓人民幣變得更加市場化,但貶值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向出口商送上大禮。相對而言,這會讓美國歐洲消費者,以更實惠價格購買產自中國的服裝電子產品

政府已經採取了一些常規措施,包括降低利率,爲銀行鬆綁更多的資金以便發放貸款。但是在最近幾個月,隨着一度失控的經濟擴張嚴重萎縮,領導層也採用了更多非常規的手段,試圖爲其提供一些緩衝。

它放寬了一項不允許地方政府下屬的投資公司舉債的禁令。在股市急跌時,它採取了激進的託市措施。它還承諾爲國有銀行提供數以百億美元計的支援,好讓它們爲扶持項目發放貸款。

中國計劃逐步放棄以債務驅動的增長模式。該模式導致了由政府帶頭且十分浪費的投資。現在,政策制定者想讓消費者成爲推動經濟的主要動力,但這需要時間。

他們希望透過持續爲扶植項目提供貸款來維持增長。這是一個全國性的計劃,總共將投資數兆元興修基礎設施。這些錢將用於改建破舊城區拓寬公路鐵路網絡,以及修建廢水處理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