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生防疫宅在家耍廢 1個月竟爆胖10公斤

亞大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陳書怡病患鍼灸。(亞大附醫提供/陳淑芬臺中傳真)

20歲女大生「小如」原本體態勻稱,學校新冠肺炎疫情改以視訊教學,她每天宅在家裡「耍廢」,甚至仰賴外送餐點度日,而防疫解封,又忙着參加餐敘,體重在短短1個月內竟爆胖10公斤,無助地到醫院求診,中醫師建議調整飲食運動,搭配穴位鍼灸及按摩改善脂肪囤積,協助她恢復窈窕身材

「小如」原本身高160公分、體重50公斤,體型苗條勻稱,學校受疫情影響,宣佈採用視訊教學,且校園禁止開放民衆入內運動。她不但減少外出,甚至連用餐都透過外賣送餐服務,整天在家耍廢,好不容易,防疫解封,但親友太久狂約餐敘,她體重爆增10公斤,創下人生高峰,痛苦大喊「藍瘦香菇」。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陳書怡表示,減重要建立規律的運動習慣,調整飲食與生活作息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少吃多動」是最重要原則。此外,還要調整身體陰陽氣血運作穩定平衡,例如血虛氣虛、氣鬱、痰濁等體質,常是肥胖最重要的原因,中醫健康減重的關鍵在於針對不同的體質給予不同的治療。

陳書怡說,運用中醫鍼灸與經絡按摩可改善體態,針刺穴位可增加氣血流通,加速脂肪細胞代謝循環;此外,還要根據個人體質不同,搭配不同的穴位作加強,例如氣虛體質患者,可加強合谷穴、太沖穴;痰溼患者可按摩足三裡、豐隆穴等,再視需要搭配中藥調理可達最佳效果

陳書怡表示,脂肪常囤積在上手臂腹部臀部部位,造成「蝴蝶袖」、「鮪魚肚」和「河馬臀」,除了運動伸展外,以中醫的經絡按摩、局部穴位鍼灸,增加手太陽小腸經、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及足太陰脾經,甚至帶脈的氣血循環,都能有效改善脂肪囤積的問題成就健美體態。

陳書怡並提醒,有糖尿病、凝血功能不佳、高血壓心臟病、洗腎等宿疾者,則應先與醫師溝通後再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