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HIV尿液匿名自檢包進高校了

新華社北京12月1日電 第30個“世界艾滋病日”來臨之際,有網友發現,北京市海淀區多所高校的自動售貨機悄然上架了一款“隱藏商品”——HIV尿液匿名檢測包。檢測包是什麼?怎麼用?在高校推出有何意義?記者近日實地探訪。

自動售貨機裡的“隱藏商品”

11月30日中午,在清華大學學生服務中心,記者見到了這臺售賣檢測包的自動售貨機。從外觀上看,這臺機器與一般售貨機並無明顯不同,但細緻觀察就可發現,售貨機正面中部右側有一個小口,標明樣品回收箱”;透明貨架的底部放有一排白色紙盒,醒目標明瞭“HIV”字樣

學生服務中心一樓彙集了商店理髮店、手機營業廳等生活服務設施,正值午飯時間人流較多,但並沒有同學駐足留意,而機器的對面就是男廁所

檢測包怎麼買呢?點開售貨機的購買界面,只能看到飲料、零食等常見商品,購買者需要翻到商品欄的最後一頁,才能找到檢測包的鏈接,選中後和普通商品一樣掃碼付款。

打開包裝,裡面是一份使用說明書和一支尿液採樣器。採樣器的結構類似注射器,將小木棍向外抽,尿液樣本被抽取到塑料管內,然後將帶有編號的木棍折斷留存,採樣器投入回收口。

據介紹,廠家會定期回收樣本,再送往官方指定的專業機構檢測。通常情況下,取回尿樣10天后,購買者就可通過編碼上網查詢檢驗結果。從購買到查驗,整個過程完全匿名。

這種檢測包全名“尿液HIV匿名無關聯檢測服務包”,市場價298元,高校內只賣30元,目前海淀區已有北大、清華、人大等11所高校安裝了可售賣檢測包的新型售貨機。

多所高校的“紅十字會”學生負責人告訴記者,這種新型售貨機還將在校園宿舍區繼續鋪開,多投放於男生寢室附近。爲更好地保護購買者的隱私,自動售貨機會被放置於監控死角和人流不密集的公共區域,檢測包的外包裝也會做適當調整,使其看上去更像普通食品。

青年學生高危羣體不容忽視

北京市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所所長盧紅豔告訴記者,近年來,新報告感染者中每年都有青年學生的身影,且以男男性行爲傳播爲主。

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數據顯示,北京市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當中,青年佔據了相當比例。自1985年報告全國首例艾滋病病例以來,截至2017年10月底,北京市累計報告學生感染者1296例,2017年1至10月新增學生病例128例,涉及38所在京學校或培訓機構,與2016年同期的129例基本持平。而且,學生感染以性傳播爲主,佔全部學生病例的91.52%,男男性傳播者又佔全部學生病例的77.39%。近年報告的感染者及病人中,經性傳播比例從2011年的87.1%增至2017年10月底的97.15%,呈明顯上升態勢,男男性行爲比例增加尤爲明顯,從2011年的61.7%上升至2017年10月底的72.32%。

“根據 早發現早治療 的理念,疾控部門不僅要繼續開展艾滋病宣傳工作,也要進行實質性的干預和檢測。”盧紅豔說,考慮到學生羣體的敏感性,採用“互聯網+”的艾滋病尿液匿名檢測方法,有效提高了檢測的私密性,也能夠動員更多的人在發生高危行爲後能夠及早發現、治療。學生查詢到檢測結果以後,疾控中心也會提供相應的轉診轉介服務。

根據統計,北京市在海淀、朝陽房山各區高校已累計發放330多支檢測包,但回寄率只有百分之十幾,回寄樣本中尚未發現陽性案例。“學生有檢測需求,說明可能有過高危性行爲。”盧紅豔認爲,也不排除有人出於一時好奇而購買或領取,並無真正檢測需求。

政府社會發力,防艾還要靠自覺

“北京市青年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形勢和情況不容忽視。”北京市疾控中心黨委書記黃春說,青年學生應當主動學習防艾知識,更好地保護自己,防艾“工程”需要政府、社會力量以及個體共同發力。

據介紹,北京已建立246家艾滋病篩查實驗室、11家艾滋病確證實驗室以及329個檢測點,99.4%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具備開展艾滋病、梅毒抗體快速檢測能力。根據2017年疫情估計,北京市艾滋病感染者或病人發現率已達83.3%。利用“互聯網+艾滋病多元化檢測”模式,推廣匿名檢測包,就是爲了最大限度地發現感染者。

“在校園裡出現HIV自檢包售貨機是件特別好的事情。坦誠地說,大家平時對於艾滋病的預防意識還不夠強烈,總覺得離自己很遙遠。事實上,預防艾滋病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北京理工大學一名學生說,“我們應該在心裡始終繃緊這根弦,潔身自好,對自己、對家人負責。”

“作爲臨牀醫生,我感觸最深的就是艾滋病感染者的低齡化、年輕化趨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地壇醫院艾滋病專家趙紅心接受採訪時表示,我國艾滋病整體流行趨勢已經從原來的輸血、吸毒感染到現在的絕大部分通過性傳播感染,艾滋病防控措施要從個人做起,“青年學生要真正做到 知行合一 ,既要掌握艾滋病及預防相關知識,更要剋制自身行爲。”(採寫:俠克 陳席元

(原標題:暖心,HIV尿液匿名自檢包進高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