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得主:中國已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情況比日本更糟

克魯曼認爲,現在的中國和1990年的日本有一些明顯的相似之處,但中國青年失業率太高,經濟情況會比日本更糟。(圖/鄭履中攝)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曼(Paul Krugman)在他的《紐約時報》專欄裡指出,中國很可能已經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但它未來的可能不會重蹈日本的覆轍,因爲中國的情況會更糟。

克魯曼紐約時報的專欄中指出,上世紀90年代各種管理學理論與書籍都在談日本式管理的秘密,許多美國人都於日本的崛起非常着迷,而幾乎就同一時刻,日本的崛起轉變爲經濟實力持續衰退。

如今,對全球競爭的擔憂焦點已經從日本轉移到了中國。克魯曼指出,中國已成爲名副其實的經濟超級大國,若按購買力調整,中國的經濟規模已經超過了美國。但中國最近似乎步履蹣跚,許多人一直在問:「中國未來的道路是否會重蹈日本的覆轍?」他答道:「可能不會——中國的情況會更糟」。

克魯曼說,日本發生的情況根本不是很多人想像中的災難,雖然股市與房地產泡沫破裂導致經濟停滯,但「人口」纔是日本衰落最重要的因素。雖然如此,日本的表現還不算太差,如果考慮人口因素,日本1994年以後出現顯著增長,人均實際收入增長了45%,更重要的是日本成功地避免了大規模失業或其他形式的大規模苦難。

在青年就業問題上,克魯曼指出,上世紀90年代,日本的青年失業率(15-24歲)確實有所上升,但這一上升趨勢後來得到了扭轉,青年就業在一定程度上是通過鉅額赤字支出來維持的,這使得日本的債務急劇上升,但是日本青年就業指標仍一直高於美國。

因此,數十年來人們一直預測日本將爆發債務危機,但預測並未成爲現實,實際上日本的經濟表現還相當不錯。這在如何保持繁榮和社會穩定的同時處理困難的人口結構,日本的做法可以當作榜樣。還有其他學者認爲,日本社會有更強的活力,更有文化創造力,這也是重要因素。

至於中國是否會成爲下一個日本?克魯曼認爲,現在的中國和1990年的日本有一些明顯的相似之處,例如中國經濟極不平衡,消費需求過低,房地產泡沫嚴重、勞動人口減少。與1990年的日本不同的是,中國經濟在技術領域上的地位仍落後於全球前沿。

克魯曼說,中國可能已經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這是許多新興經濟體的共 困擾。中國走向經濟放緩的過程中能否複製日本的社會凝聚力,並在不造成大規模痛苦或社會不穩定的情況下管理低度增長,這在一個不穩定的中央集權體制下很難做到。特別要注意的是,中國的青年失業率已經比日本高得多,因此從經濟角度來說,中國不太可能成爲下一個日本,情況可能會更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