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已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蘇劍 ●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蘇劍。圖/康彰榮

北大國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蘇劍指出,目前大陸官方的人均所得約9千多美元,但可能被低估,實際廣東、北京、上海等許多東部地區所得很高,大陸實際人均所得可能超過1.2萬美元,已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但也必須留意下一階段「高收入返貧」挑戰

世界銀行在2006年提出「中等收入陷阱」(Middle Income Trap)概念意指:鮮有中等收入經濟體成功地躋身爲高收入國家,這些國家往往陷入經濟增長停滯期,既無法人力成本方面低收入國家競爭,又無法在尖端技術研製方面與富裕國家競爭。中等收入經濟體通常指人均收入3千美元至1萬美元,但上限門檻全球經濟動態調整,目前可能在1.2萬美元左右。

蘇劍近日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從各地經濟實際呈現的情況看,目前年均收入應該遠超過官方數據的9千多美元。例如深圳應該已經富過香港廣東省的GDP可擠進全球前10名,而其他如北京、上海、山東江蘇浙江等,經濟實力非常雄厚,至於中西部省份,也不是外界想像般的貧窮。

蘇劍以他家鄉陝西農村爲例,當地人均年可支配收入雖僅3,500多美元,但居民普遍擁有新房新車,食的方面許多人自給自足,實際收入應比官方數據更佳。他大膽預估,大陸實際人均收入應該已超過1.2萬美元,大陸的GDP數據可能存在嚴重低估。

此外,最新公佈的大陸恩格爾係數(Engel's Coefficient)爲28%,而根據國際通行標準,該係數在30%以下已是富裕國家。蘇劍認爲,大陸應該早已跨過「中等收入陷阱」。不過他提醒,接下來大陸要提防「高收入返貧」,過去國際間曾有類似案例,最著名的就是南美產油大國委內瑞拉

而伴隨人均收入提高的,是人口紅利的消退。不過,蘇建樂觀認爲,人口紅利消失本就是遲早的事,因爲經濟成長的目的無非是讓民衆富起來,人口紅利消失正代表着經濟發展成就。接下來應該積極進行轉型,以提升人才素質管理效率,彌補廉價勞動力缺失造成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