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啓動對中國風機調查,中國風能專委會:是嚴重的貿易保護行爲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朱玥怡)就歐盟委員會宣佈將根據新的《外國補貼條例》對中國風電機組供應商展開調查事項,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CWEA,下稱“風能專委會”)4月18日發聲表示,此舉是嚴重的貿易保護行爲,向世界發出了歧視中國企業和實施保護主義的錯誤信號,這會嚴重擾亂全球風電行業正常市場秩序,阻滯風電全產業鏈創新,增加風電開發難度和成本,進而影響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和綠色轉型的進程。

4月9日,歐盟宣佈依據《外國補貼條例》(Foreign Subsidies Regulation,即FSR)對中國在歐盟五國的風力渦輪機供應商發起調查。

貝殼財經記者關注到,商務部貿易救濟局主要負責人4月10日在布魯塞爾會見歐委會貿易防禦司司長馬丁·盧卡斯,第一時間就歐盟對中國風力渦輪機供應商發起補貼調查等問題進行嚴正交涉。中方認爲,歐方迄今爲止發起的FSR調查均針對中國新能源相關企業,目標指向明顯,不僅嚴重損害中國企業赴歐開展投資貿易合作的信心,干擾中歐產業互利合作,也將影響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和綠色轉型的進程。歐方在調查過程中,肆意歪曲補貼定義,程序標準不公開不透明,是一種以公平競爭之名損害公平競爭環境的保護主義行爲。中方對此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敦促歐方立即停止和糾正錯誤做法。

“全球風電產業鏈供應鏈中不必要的貿易摩擦,對氣候、能源安全、公平轉型等目標構成風險。“風能專委會在今日的聲明中表示,風電產業鏈供應鏈具有高度全球化的特徵,遍佈世界的風電產業鏈供應鏈緊密交織。國際社會唯有通力合作,才能更好地應對當前全球風電產業鏈供應鏈面臨的挑戰,有效提升全球風電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和安全,支持落實可持續發展目標。

風能專委會同時表示,依靠規模化開發和技術創新,中國帶動了全球風電度電成本快速下降。未來,各國風電行業只有精誠合作,才能使風電在全球範圍內成爲可負擔的綠色能源。中國風電產業鏈供應鏈可以在其中發揮建設性作用,世界需要中國的技術、產品和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