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了? 車用晶片商就算隔離 也要飛臺搶做1件事

日媒指出,目前全球車用晶片缺貨,是許多因素造成的。(圖/本報資料照)

由於新冠疫情影響,車用晶片去年底開始短缺,導致全球汽車廠大幅減產。日媒指出,由於汽車需求突然回升、晶片從生產到出貨的時間長,以及疫情期間電子產品需求大增,還有美國大陸晶片廠實施制裁原因,造成車用晶片大缺貨,有臺灣高管更表示,之前曾有晶片開發商客戶的高管,爲了確保獲得2021年所需的產能,寧願被隔離14天,也要親自飛來臺灣和公司老闆見上一面。

《日經亞洲評論報導,目前全球車用晶片大缺貨,是許多因素造成的,包括汽車需求突然回升、晶片從生產到出貨的時間長,以及疫情期間,筆電手機遊戲主機等電子產品需求大增,還有美國對大陸晶片廠實施制裁等原因。

報導指出,一名日本車用軟體供應商高管表示,由於汽車銷量意外反彈,再加上高科技產品銷量激增,導致車用晶片出現大缺貨,該公司的產品沒有電腦晶片就無法運作,雖然汽車公司在去年秋季就看到需求反彈,但晶片供應的速度卻跟不上需求回升的腳步

至於晶片生產方面,僅僅是製造普通電源管理晶片,便需要約50天的時間,然後還要一、二週的封裝和測試過程才能出貨,更不用說是安全協議更嚴格的車用晶片,從生產到出貨時間可能更長,而且在進入汽車組裝過程之前,必須經過另一段供應鏈,以被安裝進入汽車零組件中。

報導並提到,電子產品在疫情期間大增,例如PS5遊戲主機、筆記型電腦及5G智慧型手機,也壓縮了車用晶片的產能,而車用晶片的需求還會持續增加。另外,包括晶片在內,製造一輛車至多需要約3萬個零件,而隨着汽車業向自駕車和電動車轉型,加上汽車所搭載的先進駕駛輔助系統預計汽車業未來會需要更多晶片。

對此,IHS Markit高級分析師Dexin Chen指出,目前汽車與非汽車晶片的需求強勁,導致供應大缺貨的情形,是典型長鞭效應 (Bullwhip effect),加上其他領域晶片的高需求,讓長鞭效應更爲嚴重。他預估,車用晶片短缺的時間可能持續約6個月,供應緊張的問題將於今年下半年紓解。另外,美國對大陸晶片廠的制裁,也是半導體供應量減少的重要原因。

同時,還有晶片業高管透露,儘管成熟與較舊制程的晶片需求上升,但相關晶片廠卻沒有擴張,雖然業界正關注高階晶片,但電子設備仍需成熟製程技術的晶片。因此,有臺灣晶圓代工廠世界先進的高管表示,其晶片開發商客戶的高管,爲了確保獲得2021年所需的產能,之前還寧願被隔離14天,也要親自飛來臺灣和公司老闆見上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