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淮南吐真心話:臺灣沒被列入匯率操縱國是「合理的」

中央銀行總裁淮南在清大名譽經濟博士頒授典禮。圖/陳碧芬

中央銀行前總裁彭淮南29日對美國說出「真心話」!

針對美國財政部日前公佈2021年上半年匯率報告臺灣並未被列爲匯率操縱國,彭淮南說,「這是合理的!」而且他稱讚,央行現任總裁楊金龍作的很好,中央銀行在報告發布之前的事前溝通,都是楊總裁和央行同仁的努力,他沒有參與。

彭淮南也說,美方在對於貿易對手國匯率進行評估,等於是「要買人家東西還嫌太貴」,這不是商場的應有作爲。

中央銀行稍早已有對美方報告作出正面迴應,認爲是「與美國財政部溝通管道順暢,我方建議獲得接受」,尤其先前提供的「臺美經貿關係與新臺幣匯率走勢」報告發揮作用,美國財政部接受臺灣建議的中美貿易爭端與「COVID-19特殊情況」。

針對新冠疫情現況,彭淮南亦呼籲,目前已有疫苗的先進大國,不要採取民族主義,應以慈悲心出發,把疫苗專利權釋出給落後國家,讓大家能在可承受的經濟條件下,加快接種疫苗,快點渡過全球大流行的危機,以「拔人之苦」。

針對外匯市場,彭淮南在演講中指出,外匯市場如果出現新臺幣升貶預期心理,外匯供需曲線則會同時移動,更會造成新臺幣對美元的價位變動擴大。

他說,小型經濟體的外匯市場則因國際資金的自由移動,常受干擾。當經濟大國採行量化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QE),資金大量流向小型經濟體,就像大白鯊跳進小池塘,引起水花四濺,導致小型經濟體貨幣升值,資產價格上漲;反之,則導致貨幣貶值,資產價格下跌,干擾了小型經濟體的經濟金融穩定。難怪哈佛大學故經濟學教授Martin Feldstein曾有肺腑之言:「從美國採行QE以來,就沒有資格批評其他國家干預匯率。」

彭淮南進一步指出,市場上若預期新臺幣對美元升值,市場對美元的需求會減少而對美元的供給會增加,美元的供需曲線同時下移,雖然供需曲線仍會交叉,但均衡價格則持續下滑,也就是說,新臺幣升值的預期心理會自我實現(self-fulfilling)。若預期心理頻繁發生,新臺幣對美元價位也會頻繁波動,不利正常的經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