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繁巡弋南海 大陸潛艦官兵逾2成心理健康出問題

大陸學者調查,大陸派往南海潛艦官兵超過2成出現心理健康症狀。圖爲大陸潛艦在海軍建軍60週年閱兵亮相。(圖/路透社)

上海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醫學大學」1月發表的一項研究,由於頻繁巡弋南海,長期身處狹隘空間人工環境,派遣到南海的大陸潛艦官兵中,逾5分之1的人面臨心理健康的問題,並出現強迫性行爲、焦慮、廣泛性焦慮症軀體障礙;其中,又以大專以上學歷的潛艦官兵,精神問題最爲嚴重。

研究團隊要求南海潛艦部隊的511名官兵完成「症狀自評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R),以瞭解其自我知覺狀況。「症狀自評量表」是簡單卻廣泛爲臨牀心理學家精神科醫師專業心理輔導用於心理健康自我評估。其將心理症狀概分爲9大類,如強迫症、焦慮症與敵意等。

在比較「症狀自評量表」與「中國男性軍事人員標準」後,研究團隊發現潛艦官兵在強迫性行爲、焦慮、廣泛性焦慮與軀體化障礙這4類症狀的得分,明顯高於大陸男性軍事人員的標準。更精確地說,共108名潛艦官兵(佔總數21%)有精神問題。若從學歷水平來看,大專以上的潛艦官兵更可能出現心理健康問題。

不過,研究也發現年齡在26歲到30歲間的潛艦官兵,以及服役達6至10年的潛艦官兵,出現心理健康問題的機率較低。研究團隊分析,這可能與軍事任務特性有關。潛艦任務風險高,年輕而健康的身體、豐富的軍旅經驗,較能勝任潛艦任務型態

研究指出,潛艦部隊的官兵往往承受較高的精神健康風險,在南海的潛艦部隊更是如此。南海地處熱帶輻合帶,溫度高、溼度高且地緣政治意義重要。自2007年以來,中國大陸、越南菲律賓與南海其他國家,紛紛提出主權聲索,這讓大陸增加海上演習與潛艦巡弋次數,以強化對南海的控制力

此外,雖然沒有領土訴求,但美國海軍卻以維護國際法自由航行爲由,頻頻派出艦艇在南海執行自由航行任務,以維持「自由與開放的印度太平洋」,更讓區域情勢死結難解。

任務次數頻繁、高壓的作戰任務,加上潛艦官兵生活在不輕鬆的工作環境之中;長期處於狹小的活動空間,呼吸着人造空氣觸目所及僅有人工光,這些都讓人容易出現心理疾病

該研究已發表在1月份的《軍事醫學》上,5位作者來自上海「中國人民解放海軍醫學大學軍事健康管理研究所」。自大陸國防部於2006年宣佈人員招聘將加測心理測驗以來,大陸軍人的心理健康問題愈來愈受到重視。這是首份針對南海潛艦官兵心理健康進行的研究。研究證實南海潛艦部隊的官兵,正暴露於一系列心理健康風險之下,並因此引發嚴重的精神問題。

反觀美軍作法,自1996年以來,美軍部署心理專家於航空母艦上,以解決官兵精神健康與醫療後送問題。就潛艦部隊來看,官兵先進行先期篩檢,確認適任方纔派赴潛艦服役,之後更定期人員過濾,而艦上也有專業心理專業人員協助諮商與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