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棲甫 - 「禪」精神的空靈實踐

圖、文/非池藝術

東方藝術家是着重修養跟創作實踐的過程,出來的結構性作品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修養」,在過程中以身體去感受藝術的本質精神,或許,「修養」纔是我的作品。

您提到過您的繪畫老師朝鮮戰爭中被殺害,藝術生涯因而停滯了一小段時光;後來輾轉到了韓國西部的產紙地區,在那段時間裡您深刻的體驗到韓國紙與生活之間的密切關係。您如何將當時的生活體驗延伸到您的作品中?紙是中國發明的,中國跟韓國在生活中使用了相當多的紙,韓國跟中國在使用上有些差別,例如韓國傳統家庭沒有牀,我們是睡在類似塌塌米的牀(比塌塌米還暖),桌子地板牆壁屋頂等等,韓國人的一生幾乎都在紙(指的是韓國紙Hanjy)裡面生活,紙與人在情感上是那麼的親密、是無法被分開的。剛開始上學時候學習水墨畫,人和自然的關係非常重要,在東方,兩者之間是有和平對應的關係;而西方觀念是人大於自然的一種從屬關係,對韓國人來說人和紙是一體的,另外韓國人也非常重視環保觀念。

您曾經說過「西方人往往認爲藝術就是藝術,但我們卻認爲藝術是生活的一部分。」關於東西方美學上的差異,您有沒有什麼特殊的觀察或體會?東西方藝術家的想法不太相同,西方藝術家做好多作品,「作品」是他們的目地目標,而東方藝術家是着重修養跟創作實踐的過程,出來的結構性作品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修養」,在過程中以身體去感受藝術的本質、精神,或許,「修養」纔是我的作品。西方藝術家主要是在作「作品」,而我的藝術是生活的一部分。

在超過50年以上的創作路上,似乎同時實踐着佛教的「冥想」、「無我」的概念。在您的作品當中,是不是藉由「空」來表現「有」的存在?你這樣看我的作品我很感謝,你的看法很對。爲了完成作品,我三四個月努力工作,每天反覆的工作,色彩特別微妙,天天反覆重複的做一樣的動作,這跟禪的修行差不多,沒有要表現甚麼藝術家的想法與概念,想讓觀衆自己去體會「禪」的感覺。我希望讓觀者看作品的感覺很放鬆,能將所有生活中的壓力釋放,當代生活當中、當代藝術功用是治療、安慰,我不認同一般西方當代藝術家如表現主義等,將觀念強烈而直接突顯,我選擇讓觀看到我作品的觀衆用很輕鬆的心情來欣賞我的作品。….完整採訪內容請見http://artemperor.tw/talks/7

非池中陪着你 藝術零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