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損人民幣去向 央視揭秘:再造紙、養蚯蚓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紙鈔民衆每天都會接觸的物品,如果紙鈔殘破,一般可以到銀行兌換,而大陸《央視》近日揭秘,殘破的人民幣被銀行回收後,除了做再生紙,也是養蚯蚓肥料

《央視》記者近日經過有關單位允許,進入一輛從天津開往保定的運鈔車。根據中國人民銀行規定,運鈔車必須有武裝押運;爲了確保安全,運鈔車只能在白天運輸,而廢鈔銷燬地點也不能在城區內。

運鈔車從天津的高速公路下來,開車的司機表示,這條小路已經走了10幾年,兩邊是農田,知道的人很少。大約半個多小時,運鈔車到達保定的一個殘幣銷燬地點,這裡並不起眼,看上去與普通工廠一樣。

▼殘幣被處理成小圓柱體。(圖/翻拍影片)

工作人員說,每年銷燬各種券別的廢料加在一起大概6000噸左右,摺合成人民幣大概要幾千億元。

根據報導,人民幣的原料主要是棉花,所以「殘幣」在經過處理變成紙漿後,吸水性柔韌性更強,適合於生活用紙。去年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上的一種會議紙,原料就是「殘幣」。

另外,銷燬「殘幣」時也會產生垃圾」,也就是廢泥,它們被用來養蚯蚓,蚯蚓可用做釣魚餌料。報導指出,廢泥主要成分細小纖維等有機物,富含有機質,而蚯蚓剛好喜歡吃這種有機質。

報導說,「廢泥」的市場價格每噸是200元(人民幣,下同),一年下來,能帶來3萬多的經濟效益

▼此爲新浪視頻,如遲滯請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