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陽湖面積13天縮水逾1/4 湖面露出灘塗和綠草

受到持續高溫天氣影響,大陸最大淡水湖的鄱陽湖,水面面積短短13天內就縮水超過1/4。(央視新聞)

受到持續晴熱高溫天氣影響,大陸最大淡水湖鄱陽湖水位持續走低,湖區水面面積短短13天內就縮水超過1/4。截至7月15日上午9時,鄱陽湖標誌性水文站星子站水位降至13.08公尺,比多年同期偏低5公尺多。在鄱陽湖餘干縣康山段通過航拍鏡頭看到,因水位持續走低,鄱陽湖航道變窄,往日寬闊的湖面露出灘塗和綠草。

根據大陸央視報導,受持續高溫天氣、上游來水減少等多重因素影響,鄱陽湖水位在今年6月30日漲至15.18公尺後,每天以10到20公釐的速度快速回落,湖區水面面積、容積也隨之大幅縮減。

直到7月2日8時至15日8時,鄱陽湖湖區水面面積從2590平方公里縮至1850平方公里,容積從75.9億立方公尺降至42.3億立方公尺。目前鄱陽湖沿湖地區把保障羣衆生產生活用水作爲重點,積極開展蓄水、保水、節水等工作。

事實上,近年鄱陽湖的乾旱也已不是新鮮事,新旱年頂替舊旱年,不斷成爲大陸媒體報導中「1951年來最乾旱的一年」。光是2022年鄱陽湖也因乾旱天氣,40天縮水69%,由湖變河,大片可通航水域消失,湖底的明代石橋也因此露出「廬山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