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陽湖大枯水「湖面龜裂」 水底千年遺蹟「落星墩」重現陽光下

記者柯振中綜合報導

大陸長江中下游近日嚴重乾旱,江西湖北湖南省分被列爲「特旱地區」,位在江西北部、長江南岸的鄱陽湖受到乾旱影響,提早出現枯水期,水位大幅下降,導致長年被湖水淹沒的千年遺蹟落星墩」重現在陽光底下。

綜合陸媒報導,根據鄱陽湖水文站星子站」8日的統計數據當地水位比長年來的同期均水位少了5.06公尺,只剩下9.99公尺。受到水位下降的影響,擁有千年歷史、長期淹沒在鄱陽湖中石島「落星墩」重新出現在陽光底下。

▲鄱陽湖內的千年遺蹟「落星墩」重新出現在陽光下。(圖/翻攝自《新浪網》)

遊客在鄱陽湖乾旱地區上行走。(圖/翻攝自《新華社》)

傳說落星墩在五代時期就已出現,當時被稱爲「寶石山」,宋初曾在石島上建亭院,往後歷代都進行維修;明代時又增建浮玉樓玉京軒、崗漪軒、清暉閣亭臺樓閣,但都已歷盡滄桑,剩下些許殘跡。落星墩遠看像是漂浮在水面宋人蔣之奇曾經用「今日湖中石,當年天上星」來形容它。鄱陽湖是大陸最大的淡水湖,每年都有季節性洪流水域面積豐水期可達4400平方公里,流域江西省流域面積的97%、長江的9%,流量超過黃河淮河海河3河水量的總和。受到乾旱影響,鄱陽湖的水位9月中開始迅速下降,湖牀缺水而裸露在外,甚至有部分區域因爲極度缺水導致龜裂。爲了緩解乾旱,江西、湖北、湖南等省分的氣象局公告,只要氣候條件允許,將啓用人造雨來緩解災情,江西、湖南更是從11日開始啓動人造雨計劃。►滑新聞還能變美,偷偷分享少女秘密!▼鄱陽湖部分地區因乾旱嚴重龜裂。(圖/翻攝自《新華社》)

傳說落星墩在五代時期就已出現,當時被稱爲「寶石山」,宋初曾在石島上建亭院,往後歷代都進行維修;明代時又增建浮玉樓、玉京軒、崗漪軒、清暉閣等亭臺樓閣,但都已歷盡滄桑,剩下些許殘跡。落星墩遠看像是漂浮在水面,宋人蔣之奇曾經用「今日湖中石,當年天上星」來形容它。

鄱陽湖是大陸最大的淡水湖,每年都有季節性洪流,水域面積在豐水期可達4400平方公里,流域佔江西省流域面積的97%、長江的9%,流量超過黃河、淮河、海河3河水量的總和。

受到乾旱影響,鄱陽湖的水位9月中開始迅速下降,湖牀因缺水而裸露在外,甚至有部分區域因爲極度缺水導致龜裂。爲了緩解乾旱,江西、湖北、湖南等省分的氣象局公告,只要氣候條件允許,將啓用人造雨來緩解災情,江西、湖南更是從11日開始啓動人造雨計劃。

►滑新聞還能變美,偷偷分享少女秘密!

▼鄱陽湖部分地區因乾旱嚴重龜裂。(圖/翻攝自《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