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ㄆㄨㄣ=潘」!臺語課本教學讓姓潘的火了

孩子臺語課遭笑ㄆㄨㄣ小孩潘姓家長怒!

東森新聞記者林彥佑陳志文臺北報導

說到廚餘餿油的臺語怎麼說,不少人馬上就聯想到「ㄆㄨㄣ」,但要怎麼寫?國小臺語課本上寫的是「潘」,讓不少姓潘的民衆相當無奈,認爲自己的姓氏怎麼會和餿水扯上關係

「ㄆㄨㄣ啊,廚餘ㄆㄨㄣ」,餿水的臺語怎麼念,受訪民衆幾乎無人不知,但到底這個字怎麼寫?不少人可就被考倒。攤開國小臺語教學課本,答案馬上揭曉,「ㄆㄨㄣ字」竟然寫成「潘」,有姓潘家長投訴,小孩子學校上完臺語課回來說,被同學嘲笑是「潘小孩」,潘氏宗親會也收到不少投訴。

潘氏宗親會秘書長潘泉霖表示,「爲什麼?現在剛好食安風暴跑出來,你看你姓潘的,姓潘的都叫(廚餘)啊,番仔纔會有這些害死人的事情,食安跟我們姓潘不能扯吧?所以小孩子現在真的也是感覺到,我們姓潘的好像姓錯了。」

就在劣質油風暴當下,不少姓潘的民衆實在好睏擾;進入教育部臺語字典,試着打「潘」字,果然出現解釋「餵豬的剩菜或剩飯」,還有「ㄆㄨㄣ水」的ㄆㄨㄣ也是「潘」。教育部承辦人員表示,這些都是經過考證;而在這本多年前連雅堂原着的「臺灣語典」中,潘的古字就是解釋成「洗米水」。

臺語老師吳國禎(上圖)說,「寫ㄆㄨㄣ,我們可以寫一個食物的『食』的字邊,右邊就用一個『賁』,噴射的噴沒有口那個字,那個字下去代表就很清楚了,所以不是什麼都要本字,那是不懂裝懂。」

臺語老師主張其實可以考慮改字,讓字面意義更貼近本意,但教育部的審閱委員要隔一段時間纔會開會,屆時是否會進行討論,不少姓潘的民衆真的很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