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普”對車企意味着什麼

筆者所說的“七普”,指的是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5月11日,“七普”發佈之後,隨即引起熱議,焦點在於人口老齡趨勢。儘管老齡化趨勢這個話題並不新鮮,但“七普”的新鮮數據還是再度激起人們的思考。那麼,對於汽車界來說,老齡化意味着什麼?該如何應對這種人口變化趨勢?

“七普”表明,目前我國仍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2020年的人口比2010年增加了7206萬人,年均增長0.53%,增幅下降0.04個百分點,顯示出微增態勢

有的人口學專家認爲中國人口的微增態勢會逐漸減弱,預計到2025~2030年間,就會轉入負增長時代。目前,80後、90後、00後的人口規模分別是2.19億、1.88億和1.47億,呈現出遞減態勢;這種態勢有可能持續至本世紀末。人口下降的原因一是育齡人口減少,二是生育意願走低。聯合國預測,在2030年以前,印度將成爲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也就是說,當2031年“八普”發佈時,這個重大轉折有可能成爲現實

第二個重大轉折是人口老齡化速度在加快,老齡人口規模日趨龐大,中國快速進入老齡化社會已成爲一項新的基本國情。“七普”表明,中國0~14歲、15~59歲、60歲及以上人口的數量分別是2.5338億、8.9438億、2.6402億,佔比分別爲17.95%、63.35%、18.70%。老齡人口不僅在數量上超過了15歲以下的低齡人口,而且增速也比“六普”時期上升了5.44個百分點,15歲以下低齡人口則只上升了1.35個百分點。

勞動力持續減少,到2030年有可能不再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那麼,中國是不是無法再成爲第一大汽車消費國了?顯然,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只要不頻繁發生影響全國的不可抗力干擾,社會生產生活不頻繁遭受強力衝擊,在今後相當長一段時期內,中國仍將維持世界第一大汽車市場的地位,且像過去11年那樣,汽車總銷量會遙遙領先於其他國家。也就是說,中國汽車市場的規模今後仍將維持目前存量競爭基本特徵。這可以說是一個“不變”。中國汽車界大可吃個“定心丸”。

變的是老人越來越多,而且如今老人的身體狀況遠好於改革開放之前的同齡人。“七普”表明,中國的家庭規模越來越小,家庭人口平均數爲2.62人,比2010年的3.1人減少0.48人。現如今,隨着住房條件改善,老人與子女分開居住已成普遍現象,父母和子女各用各車也成普遍現象。老人退休養老有保障,消費觀念尤其是購買力不同於上一輩,持有駕照的年齡又被放寬。面對日趨龐大的“銀髮羣體”的用車需求,中國汽車界應當主動應變,早發現,早準備,早創造,早引領這片“銀髮車市”新藍海

可能有人看不起“銀髮車市”,總覺得這個池子太小,展不開上天入地、氣吞萬里的蛟龍。殊不知僅僅60~65歲這個羣體的人數就有7338萬,如果再加上70歲的羣體,總人數應當超過1億,與日本、俄羅斯的人口數量相當。

去年,筆者曾同某家車企領導聊起過這個話題,都感覺到需要爲這個市場做點準備工作了。諸多共識之外,有個小分歧:福祉車上可轉體車外的專用座椅要不要做成可拆卸的?筆者認爲需要,這樣既可以一車多用、兼顧多方面需求,二手車也好處理。車企領導則覺得這個想法實現起來難度頗大。筆者覺得,這就是引領市場的好機遇。

多年來,MPV市場一直興盛不起來,筆者覺得,“銀髮需求”很可能會像酵子一樣催發這個多年來一直侷限於高低兩端工商務領域、萎靡不振的車種。不過,它要做些改變,以變圖興。老年人腿腳往往不靈便,地板較低的MPV上下車就比較方便,其空間不僅較大,而且靈活多變,可以滿足老年人出行攜帶物品較多和時不時需要躺臥休息的需求。轎車空間雖然相對而言較爲逼仄,若能做些改變,當是“銀髮車主”的第二選擇。

當然,在車聯網方面,車企也當爲“銀髮車主”下一番貼心、周全考慮的功夫。比如說,老年人的記憶力視力逐漸衰退,有些遲鈍,上下車時、行車途中應當有各種及時的提醒。

在製造方面,老齡化社會最直接的衝擊就是勞動力供應開始變得緊張起來,間接導致人力成本上漲。近10年來,珠三角長三角地區已明顯感受到這一點。提高生產線的自動化程度是必然選擇。另一方面,車企各個層面都需要素質更高的人才,尤其是研發和製造領域需要大量高素質技工。幾十年來,筆者參觀過國內外很多車企的生產線,結合“七普”和新時代,產生兩個想法:再先進的生產線也需要改善改善再改善,工人素質與現實關係是一個彼此水漲船高的關係。

今後,年輕人在人口總量中的比例在下降,技工肯定更加難招;企業對員工職業素養的要求越來越高,培養難度越來越大,而消費升級趨勢還在加速,品質競爭愈發激烈,技工在品質保證和提升過程中的份量越來越重。都說日系車和德系車的性能強、品質好、可靠性高,要知道在這兩個國家的產業工人隊伍中,高級技工佔比分別高達40%和50%。而我國目前僅爲5%。日、德汽車界的高級技工佔比要高於整個產業界。中國汽車界的高級技工佔比可能高於5%,但與日、德相差甚遠。與其他行業一樣,與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相比,中國汽車界的人口素質仍有很大提升空間,短板仍然十分明顯,這是一個需要中國汽車界長期認真對待的大問題。秦淑文 《 中國汽車報 》(2021-05-17  0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