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駐臺代表馬凱琳 籲加拿大全面提升對臺關係

馬凱琳表示,中國臺灣的緊張關係是未來數年影響東北亞穩定的重要因素。(示意圖/shutterstock)

加拿大前駐臺代表馬凱琳在加國智庫發表友臺專文。她強調加國應從自身利益審視對臺關係價值重要性全面強化對臺關係、展開高層互動,並考慮立法明確規範臺加關係範疇

馬凱琳(Kathleen Mackay)曾在2012年至2015年擔任加拿大駐臺北貿易辦事處代表,2017年退休前,曾率領加國外交部推動自由貿易特別工作組

她1月28日在外交政策智庫?加拿大國際理事會?(Canadian International Council)網站發表長篇專文,以「臺灣挑戰與加臺關係未來」爲題指出,現在應是加國更全面地發展對臺關係的時刻

馬凱琳表示,中國與臺灣的緊張關係是未來數年影響東北亞穩定的重要因素。拜登政府尚未公佈對臺及對中國政策,但中國在南海軍事部署、對企業及政府網路攻擊、竊取智財權等作爲,已改變美國及其他各國對中國觀感

各國對港區國安法及中國在疫情爆發初期的隱匿作爲更加擔憂;各方普遍期待拜登政府將致力團結理念相近國家,以反制中國作爲。

2020年3月,時任美國總統川普簽署「臺北法案」,表明華府支持臺灣加強與世界各國關係,這項法案獲國會兩黨支持,新任拜登政府也將持續支持臺灣。日本雖重視與中國關係,卻也認知與臺灣關係具共同價值及戰略利益。歐盟成員國最近對臺灣進行高層訪問,與中國的緊張關係也促使部分專家敦促歐盟對中國及臺灣採取新政策。

馬凱琳認爲,臺加關係應該就自身優點考量,不應成爲加中關係的附屬品,加拿大大可自行選擇進一步發展對臺關係或維持現狀

馬凱琳表示,20多年來加拿大並無聯邦部長訪臺,加國省級政要訪臺也有限,加拿大提升與臺灣互動層級,至少有助於貿易、衛生、民主及人權領域;美、日兩國最近均增加與臺灣交往頻率與層級,基於加拿大利益所採取的務實作爲,不應成爲中國反對的理由。

她認爲,加國應考慮制定某種方針或立法,以闡明對臺關係範疇,此舉將有助於企業、政府及其他組織更瞭解與臺灣互動的可行性

馬凱琳提到,臺灣是全球第21大經濟體及加國第12 大貿易伙伴,人均GDP與西班牙等歐洲國家相當,臺灣人權及自由度國際評比名列前茅,且已批准聯合國兩項人權公約,是亞洲LGBTQ權利領導者

臺加雙邊貿易自2015年至2019年增長逾15%,達80億加元以上;加拿大國家研究院(NRC)與臺灣科技部合作逾20年;加拿大北陸電力公司(Northland Power)在臺投資參與海上大型風電開發計劃。加拿大應與臺灣就洽籤投資保障協定(FIPA)展開討論,並支持臺灣成爲「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新成員。

此外,臺灣生產逾全球6成半導體,在全球供應鏈發揮關鍵性作用,並控制加拿大及各國重要產品製造;臺灣位於東北亞主要航空及海上航線,對加國貿易及國防利益也至爲關鍵;臺灣更是全球熱點之一,美中冷戰涉及臺灣,且中國最近在新疆及香港的作爲,更令人擔心中國可能對臺灣採取敵對行動

馬凱琳強調,不同國家與政府對「一中」政策進行多種解釋,均預留很大操作空間。1970年加中建交公報中,加方僅?注意到?而非接受中國對臺主權主張。更何況,臺灣現已發展成尊重法治人權的現代化自由民主國家,與1970年加拿大從中華民國外交轉向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情況已截然不同。

馬凱琳表示,現在應是加國結束自我審查、更加全面發展對臺關係的時刻;包括重新審視與臺灣的互動政策、積極支持臺灣參與下一輪CPTPP入會談判、支持臺灣參與相關國際論壇、加強貿易投資聯繫,在共同利益領域擴大臺加合作,並與其他理念相近國家協力發展出與臺灣合作的共同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