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瀕危信天翁 遠洋漁船「3選2」加強驅鳥

漁民放生意外被鉤上岸的海鳥。(圖/ 漁業署)

社會中心綜合報導

漁業署12日呼籲大型漁船落實保育措施,達到「捕魚不捕鳥」,遠洋漁船在高緯度海域作業投遞延繩釣漁網時,海鳥信天翁爲了吃魚餌,常誤觸「陷阱」,被吊鉤一起釣起,估計一年「混貨」約20幾萬只,其中包含像是信天翁等快要絕種的鳥類

農委會漁業署12日上午舉辦「公佈臺灣海鳥國家行動計劃記者會,呼籲大型漁船落實保育措施,符合聯合國農糧組織(FAO)通過的海鳥保育計劃,讓300、400艘大型漁船落實保育措施,達到捕魚不補鳥。現場首度展示翼展達315 公分的漂泊信天翁實體標本,就是因爲誤觸陷阱而成爲網下亡魂國際普遍認爲這種漁網造成海鳥大量死亡,甚至讓22種信天翁中有17種已經瀕危。

▲翼展達315 公分的漂泊信天翁實體標本。(圖/ 漁業署)

漁業署表示,臺灣是全球主要鮪延繩釣漁業國,擁有千餘艘大、小型延繩釣船在三大洋作業。由於延繩釣漁船在高緯度海域作業時,有可能意外捕獲信天翁等海鳥,爲減少此類情形發生,聯合國糧農組織於1999年通過「避免延繩釣漁業混獲海鳥國際行動計劃」,要求相關國家訂定國家行動計劃,採取措施以降低延繩釣漁業意外捕獲海鳥。

漁業署表示,2006年曾經公告「減少延繩釣漁業意外捕獲海鳥之國家行動計劃」,並於2014年更新我國國家行動計劃,近年來要再加強執行「3選2」措施,包括裝置避鳥繩、支繩加重及夜間投餌等忌避措施,以善盡保育海鳥的責任

參與政府計劃的海洋大學副教授黃向文在記者會上說,國際自1990年起關心漁船混獲海鳥問題澳洲專家估計1991年最大漁業國日本混獲海鳥高達22萬隻。

黃向文表示,目前的數據是,臺灣在印度洋2004年混獲海鳥700只,2007年300只;太平洋是2004年混獲海鳥4000只,2007年1500只。另含臺灣在內的7國在大西洋混獲的海鳥,2004年3800只,2007年3400只。總合計算,2004年混獲近8500只,2007年降爲5200只。

漁業署最後強調,漁業產業要永續經營,不能只是關心漁業資源能否永續利用,也必需兼顧海洋生態環境及海洋生物多樣性能否妥善保育與維護,捕魚不捕鳥,讓所有的生物共享海洋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