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納森·艾維:iPhone X準備了5年 蘋果仍不斷創新

(原標題:喬納森·艾維:iPhone X準備了五年,蘋果仍在不斷創新)

如今,當我們談論起簡潔極致的產品設計時,總離不開蘋果。而如果要追溯蘋果產品設計歷史,就不得不提到喬納森·艾維(Jonathan Ive,又稱Jony Ive)。

這個被譽爲“魔術師”的設計師,從14歲開始萌生出對工業設計的興趣,1993年加入蘋果公司,在1997年喬布斯重返蘋果之後,正式被任命爲蘋果公司的資深設計師。

在他任職期間,他曾主導完成了從iPod、iMac、iPhone、iPad等硬件產品到iOS操作系統的設計工作,僅本人便擁有超過5000項設計專利。蘋果公司還專門爲他增加了首席設計官(Chief Design Officer)這個頭銜

可以說,在成就蘋果極致的設計這方面,這位才華橫溢的設計師功不可沒。而向來與蘋果的靈魂人物喬布斯“不謀而合”的他,也可以被認爲是最瞭解蘋果創新設計的元老級人物。

近日,艾維參加了《紐約客》雜誌在美國舉辦的TechFest論壇活動,講述了他對於喬布斯、iPhone? X以及蘋果未來創新設計的理念和看法。在這位設計大佬看來,蘋果仍將繼續爲用戶帶來具有革命性意義的創新設計。

iPhone的誕生,源於對現有手機體驗的不滿

當我們開始準備開發iPhone的時候,最大的動機之一來自於我們對當時所使用的手機的‘嫌棄’。

當艾維談到iPhone的誕生時,這個“坦誠”的回答令身爲主持人的《紐約客》主編戴維·雷姆尼克(David Remnick)感到驚訝。 也許是源自於設計師對細節的追求本能,艾維認爲,那些手機無論是做工還是外形設計都很糟糕,缺乏“靈魂”。

它們本應被當作是便捷功能和設計師野心的證明,但我認爲它們很難不令人(起碼是我)感受到一種被輕視的感覺。我覺得我們每個人都很重要,我們值得哪怕再多一點點的更加真誠的努力。

(第一代iPhone,圖片來自:The Verge)

於是,蘋果便開始了一系列至今看來都令人激動的探索。

在很多廠商都在追求“更大、更具有性價比”的設計時,蘋果所堅持的產品設計哲學是對細節和質量的極致追求。艾維曾在採訪中提過:

的確,用數字更容易表現出產品的屬性。關注價格、屏幕尺寸,這都很簡單。但更難的是,做更好的產品,而你很難估算實際的價值。這有着致命性的重要性,我們在乎的是產品看不到的內在,因爲我們認爲這纔是正確的決定。

如果說喬布斯是蘋果的產品設計靈魂人物的話,艾維就是幫他實現的那個人。他們同樣執着於細節,哪怕那些細節對消費者來說是“隱形”的。

曾擔任蘋果設計總監的羅伯特·布倫納(Robert Brunner)曾評價道,“艾維是一個真正的工匠”,他適合蘋果,因爲蘋果是爲數不多的以設計爲重的公司,他擅長從用戶體驗入手,通過精密的設計將理想中的設計變爲現實。

(蘋果的工業設計工作室,圖片來自:iDownloadBlog)

“喬布斯教會了我專注”

作爲喬布斯的多年好友,當艾維談到喬布斯時,“專注”是他所提到的最重要的特質之一。

我想起在我們早期一起工作的時候,他常常對我說,Jony,你必須明白,專注有很多種方式,其中一種就取決於你是不是經常說不。

(喬納森·艾維和史蒂夫·喬布斯,圖片來自:Pinterest)

他提到,這種“說不”的方式,是爲了讓你在紛繁複雜的各種靈感迸發中找到最應該做的那件事。即使你對一件事充滿激情,但專注意味着你必須要暫時忽略它,“這是一種代價”,而喬布斯在這方面做得格外出色。

他來到設計工作室,然後他意識到,我們正在做的很多事情並沒有與蘋果一直所倡導的理念保持一致。他直接對我挑明我是多麼的沒有效率。

當然他完全是對的。雖然忠言逆耳,但作爲設計負責人,我的確做了很多終將歸於塵土的設計模型。

這也許解釋了爲什麼蘋果能夠在衆多同類型產品中脫穎而出。在此後的設計生涯中,艾維也的確踐行了他從喬布斯那裡繼承而來的專注精神。

他曾和喬布斯在自己的玻璃工作室裡連續工作數月,只爲研究透一個產品的內外部設計結構;而他也一直在遵循唯一一個設計方針,即一切都是爲了實現最完美的產品,成本向來不被當做最重要的考量因素。

(圖片來自:The Verge)

在與糖果製造商的數月斡旋之後,他做出了擁有透明外殼的iMac,令世人驚歎;他曾親身前往日本新潟學習手工金屬處理技術,只爲打造出PowerBook的鋁製金屬外殼

史蒂夫非常明確,蘋果的目標向來都不是賺錢。我們都非常清楚這點,也瞭解該如何爲此努力從而實現目標

儘管蘋果曾連續數季度錄得虧損,我的意思是數量相當驚人,但他並不以爲然,因爲他關注的不是賺錢。原理很簡單,如果你想停止虧損,你得做一些削減成本的措施,但這並不是我們的關注點。我們的關注點在於,必須做出更好的產品,(業績不佳)正是因爲產品還不夠好,不是嗎?

專注於產品,專注於爲用戶提供極致的體驗,也許正是這樣的價值觀幫助蘋果走到了今天。

蘋果仍將代表創新的未來

儘管艾維表示,蘋果爲iPhone X的研發準備了五年之久,但這款褒貶不一的新品似乎仍無法抹去人們對於蘋果今日創新乏力的認知。

曾有中國手機廠商表示,在看到?iPhone X之後,他們着實“鬆了一口氣”。雖然被視爲蘋果十週年紀念款的iPhone X搭載了具有劃時代特點的全面屏、融入了面部識別功能、在AR和AI領域的應用也越來越成熟,但這些“進步”跟數年前可以甩掉同類型產品一大截的領先相比,實在是有點小巫見大巫。

當喬布斯在2007年發佈第一代iPhone時,具有流暢創新體驗的iOS系統以及拋棄實體按鍵的觸控體驗在一衆Symbian系統中脫穎而出。當時他在發佈會的演講臺上說道:

今天,我們將一起創造歷史。(We are going to make some history together today.)

(圖片來自:Quartz)

時至今日,由App Store引領的移動應用熱潮早已成爲每個人的日常,滑動解鎖、多點觸控操作等技術也習以爲常,而把電腦、音樂播放器、相機、電話等功能合爲一體的智能手機,也早已成爲了現代人標配。如果沒有蘋果的創新,有很多我們早已習慣的日常,可能要晚上很多年纔會出現。

(圖片來自:TechCrunch)

然而在今天的蘋果身上,這種革命性的創新突破似乎越來越難看到了。如今已被視爲標配的全面屏,並不是由iPhone開始的;包括語音虹膜、面部等在內的生物識別功能,在業界也並不是獨一份;當OPPO、vivo、小米華爲等國內手機廠商開始“羣起攻之”時,蘋果也開始有了落敗的趨勢……

(圖片來自:速途網)

很多人認爲,向來以創新爲傲的蘋果,似乎也終於要走下神壇了。

但在艾維看來,蘋果的創新從未止步。

就像一個畫家、一個小說家或者其他任何人,爲了完成一件偉大的事並且能夠爲之堅持努力下去,這是一件極爲罕見的事。你得經常問自己,還像以前一樣(對創新)感到飢餓嗎?……事實上我們有很多想法,我們一直在等待技術的進步,好能夠跟得上我們的這些想法。

他提到,此次發佈的新品iPhone X,僅其中的面部識別技術,蘋果就已經準備了差不多五年。他們意識到這將成爲一個偉大的、有趣的發展趨勢,但在差不多99% 的研發時間內,這種被很多人視爲顯而易見的技術發展趨勢卻並不如想象中那麼奏效,他們經歷了很多次失敗。

創意的實現需要足夠成熟的技術,這是一個再明白不過的道理。哪怕對技術創新的渴求如蘋果,也無法像魔術師一樣時時創造奇蹟。

如果你想要做的是一件前所未有的全新產品,你就得想到,它的尚未出現都是有理由的。不是因爲沒人去做,而是可能有55種原因它做不出來。你需要更加專注。

在艾維的回答中,蘋果一直在爲新的技術創新做準備。數年來,公司的技術團隊一直在努力將各種創新技術進行融合,雖然這些技術暫時還無法公開,但它們仍將是具有革命性的顛覆。

(圖片來自:彭博社

在被問到自己最期待的新科技時,艾維並未直言具體的產品,他認爲,當一件產品能夠與用戶真正產生“連接”時,他會感到無比快樂。但他同時也提出,再好的產品也應該在應用時保持一定的平衡。

就像所有的工具一樣,它們都存在着好的應用方式和濫用。……持續不斷地使用(iPhone)就是一種濫用。在很多時候我都認爲,保持一定的空間是一件有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