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祖「以功代金」 環保行善值得推廣踐行

臺南市環保局清明節推動「以功代金政策,鼓勵民衆省下買金紙的錢,捐給社福團體功德迴向先人。(圖/記者林悅攝)

記者林悅/南市報導

臺南市環保局清明節推動「以功代金」政策,今年首度有3處私立納骨塔響應,鼓勵民衆省下買金紙的錢,捐給社福團體做功德迴向先人,環保局統計,今年清明期間有2139人響應以功代金,捐款98萬元,捐款人數較去年的1317人成長6成2,善款成長4成8,顯示以功代金的環保觀念,逐漸受到民衆接受。

據瞭解,今年清明節除了臺南市27處公立納骨塔設置「以功代金」服務檯,接受民衆響應以功代金捐款給社福團體,並首度納入名度寶塔、八德安樂園新都金寶塔三處私立納骨塔,分別由華山基金會天主教臺南私立德蘭啓智中心設攤受理民衆損款,3處私立納骨塔攤位共有35人捐款,募得善款1萬5千餘元。

環保局爲改善空氣品質,除持續推動紙錢集中燒政策,並率先從紙錢源頭減量,推出「以功代金」政策,從今年清明節民衆捐款倍增來看,顯示有愈來愈多的臺南市民改變傳統民俗觀念,將燒紙祭祖習俗,轉化爲扶助弱勢善心義舉,不燒或少燒紙錢,一方面愛護地球做環保,一方面節省下來的錢捐給弱勢做「善事」,並將善舉功德迴向先人,增添福報祈求消災解厄離苦得樂,以宗教角度而言,是「生亡兩利」十分正向做法,值得政府宗教團體及民衆推廣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