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福隆/議處連戰的指標性意義

作者/丘福隆

懲處前國民黨榮譽主席與前副總統連戰的爭議,不在他再次與習近平主席會晤,而在他赴北京閱兵。許多人認爲:「在解放軍沒有宣佈不對臺灣動武情況下,觀閱攻臺的軍隊武器有違臺灣民意。」

但是,連戰赴京之舉究竟是增加了大陸對臺動武的可能性,或者減少了動武的可能性,目前尚未定論。如果連戰赴京能夠減少動武的可能性,那麼,主張嘉勉連戰者可歸類爲「主和派」;仍然主張懲處連戰者可歸類爲「主戰派」。

人盡皆知,爭取和平是和緩漸進的艱辛過程,不會一步到位,不是由單方面說了算,也不可能要求單方面完全退讓。以南北韓爲例,即使目前雙方互相交火恫嚇議和談判依舊進行。歷史上,「談談打打,打打談談」的前例繁不可數。因此,若能確認連戰等人的一連續作爲均有益於兩岸雙贏,我們應予嘉勉;若確認他們致力於私人政商關係且違反人民利益,則我們必須予以懲處。至於官方或反對陣營,基於各自立場而對連戰北京之行做出政治性批判或表態,均應能夠理解。

關於閱兵軍容,它很清楚地昭告世界中華民族力爭上游,百年前的割地賠款與分裂國土和人民的恥辱,永遠不會再發生。

關於抗日勝利七十週年,使臺灣人民脫離殖民統治,使大陸人民重回家園,是海峽兩岸人民值得歡慶日子。大陸盛大其事,臺灣人民與有榮焉

關於大陸以1500顆彈飛彈瞄準臺灣的指控與關切,完全不符常識現實。1995-1996年臺海危機時,大陸打出數顆落海空包彈便足以引起臺灣重大的經濟動盪與人民信心危機。時至今日,即使是軍事行動信息都可以釀成政經禍害,故無發射大量飛彈的可能性或必要性。此外,發射飛彈的指示來自人爲命令,而人爲命令的形成則來自國策與危機的綜合考量。因此,兩岸和平協議既可指導國策又能化解危機,應該是兩岸雙贏的最大保障。

總之,是否懲處連戰以及懲處的力度,對兩岸關係「主戰」或「主和」的走向與發展會有指標性意義,近期內臺灣人民必須做出審慎的抉擇。

●作者丘福隆,美國洛杉磯生物科技業。以上言論代表本報立場。88論壇歡迎更多參與,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