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婚4年次次遇雷 夏普「或有負債」考驗鴻海真情指數

夏普示意圖。(圖/東森新聞

記者徐珍翔/綜合報導

鴻海(2317)董事長郭臺銘苦戀夏普(Sharp)近4年,昨(25)日上午終於拍板定案,不過,就在衆人以爲這門親事已定時,傍晚又傳出鴻海要釐清夏普財務狀況,將暫緩簽約的消息。「夏戀」在過去4年間多次攻佔媒體版面,卻每每無疾而終,讓人彷彿霧裡看花,就連郭臺銘本人都曾受不了被人誤會,向日媒大吐苦水,稱「我纔是被騙的人」。

時序拉回至2011年,受到太陽能面板大環境不振影響,夏普爆發財務危機、正面臨生死關頭,此時,前會長町田勝彥主動找上郭臺銘,宣稱希望與鴻海聯手對抗三星(Samsung),之後,鴻海在2012年3月27日大方對外公告,將以每股550日圓總金額約669億日圓購買夏普9.9%股權,鴻夏戀便由此開始萌芽;不過,時間來到2013年3月26日──鴻海入股夏普資金必須到位的最後期限,鴻海最終卻跳票(部分資金未到位)了。

據悉,後來有不少日本媒體、民衆甚至因此對郭臺銘投以「不友善」眼光,一直到2014年6月21日出刊的《東洋經濟》雜誌,才道出郭臺銘1年多前所面臨的窘境,原來當時夏普要求他儘速簽約,導致鴻海未能做好事前調查,於是3月底剛用「過去半年平均股價」所推算的每股550日圓條件簽約,4月夏普股價就暴跌至100多日圓,一切都是因爲夏普隱瞞自身有鉅額虧損的狀況,同一時間,夏普高層竟人事全非──會長(董事長)、社長(總經理)全都異動。

後來,夏普當時的社長奧田隆思堅持要郭臺銘兌現每股550日圓的承諾,甚至放話只要鴻海不照原本條件走,寧願改讓三星以每股100多日圓入股,「我纔是被騙的人!」郭臺銘對《東洋經濟》抱怨,後來夏普還真的讓韓國的三星、美國的高通各用每股190日圓入股,「那我爲何要用550日圓出資?」

▲鴻海董事長郭臺銘對日媒訴說委屈。(圖/本報資料照)

值得一提的是,這段期間鴻海雖未能順利迎娶夏普,郭臺銘仍以個人名義參股夏普旗下面板10代廠堺顯示器公司(SDP),僅用短短1年時間就讓該公司改頭換面,不但將稼動率改善至平均80%的水準,更順利扭轉連年虧損的局面、轉虧爲盈,郭臺銘宣稱,自己與夏普的3項約定都順利達成,分別是不裁日本員工、不讓大量臺籍員工進駐、持續投資研發。

對此,臺經院面板產業分析師曾俊洲認爲,相較於日本保守穩健的行事風格,郭臺銘相對積極,加入後可望引發「鮎魚效應」,加速夏普轉型,「當郭董介入堺工廠後,很快就轉虧爲盈了,雖然也可能是因爲對方長期虧損、本就在慢慢恢復中,但我相信,郭董的加入一定有加速作用。」

去(2015)年開始,夏普社長高橋興三頻頻對鴻海釋出合作善意,雙方戀情再度升溫,今年1月,鴻海、日本官民基金產業革新機構(INCJ)分別提出6250億日圓、3000億日圓的入股方案,前者保證不更換經營高層、不裁員,後者打算切割夏普的液晶事業,使其與INCJ所入股的日本顯示器公司JDI合併並實質掌握經營權;當時,鴻海所面臨最大質疑爲「日本技術外流臺灣」。

▲郭臺銘盼介入夏普經營,最終稍有讓步。(圖/東森新聞)

不過,夏普25日上午召開臨時董事會後,最終決定接受鴻海高達62億美元(約新臺幣2076億元)規模的援助方案,且董事會也同意納入臺灣鴻海旗下、進行經營重建,創下日本電機大廠外資企業收購的首例不料,當天傍晚鴻海又對外發布聲明,宣稱將釐清夏普財務狀況,要暫緩簽約,令鴻夏戀再添變數

據國外媒體指出,鴻海此舉是因爲24日才收到一份來自夏普的「關鍵文件」,內容很可能涉及夏普事先未說清楚的3500億日圓(摺合新臺幣約1047億元)或有負債情況,纔會暫時喊卡簽約事宜;所謂「或有負債」是一個會計名詞,主要指肇因於法律訴訟結果、會計變更、採購合約或其變數,公司未來恐面臨的成本

有趣的是,夏普財務狀況不佳並非新聞,即使有諸多疑慮,郭臺銘始終不願放手的原因爲何?據《華爾街日報》報導,一名熟悉鴻海戰略的知情人士透露,收購夏普一事與郭臺銘在鴻海內部所提出的「眼球計劃」不謀而合,可望成爲高階智慧型手機熒幕的主要供應商

消息人士指出,蘋果iPhone手機最昂貴的零件就是觸控面板,佔製造成本比例逾20%,而夏普又是iPhone目前熒幕面板的三大供應商之一;尤其是,當下鴻海正與三星搶奪下一代iPhone顯示面板訂單,且有助鴻海跳脫利潤較低的代工業,轉向利潤率更高的設計研發領域。

▼蘋果iPhone手機示意圖。(圖/記者洪聖壹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