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職者隱私被泄密!58集團被曝大量倒賣畢業生求職簡歷

曝!58集團大量倒賣畢業生簡歷,你的簡歷可能已經被賣掉了(來源:本站財經)

對於大學畢業生來說,不論何等簡歷,簡歷都是他們通向未來人生的敲門磚。但有這樣一家企業卻將大學畢業生求職簡歷當成了公司的賺錢工具,這家企業就是“知名”互聯網公司58集團。

本站財經近日從58集團內部獲取的資料顯示,58集團假借招聘之名,收集學生簡歷,高價賣給培訓機構,後者以此聯繫學生羣體賣課轉化客源,58集團從中收取返傭。據悉,在58集團出售的大學畢業生簡歷中,單份簡歷報價在30-2000元不等,其中博士生簡歷價格高達約1500元/份。

在巨大利用驅使下,年輕求職者的隱私流入市場成爲交易物,大量學生羣體個人信息成爲58公司牟利“工具”。據悉,藉此方式58集團一年多牟利超200萬元,近20家企業向其合作採購簡歷,包括某巨頭物流公司、飲料行業獨角獸及企政單位。對此,有律師表示,“倒賣”簡歷行爲或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及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

虛設職位收集簡歷

據瞭解,58集團打包售賣的簡歷均來自新華英才招聘平臺,該平臺專門面向學生羣體。其官網顯示,目前該網站由中華英才網運營,而中華英才網在2015年被58集團收購。

已離職的58集團員工張三向本站財經透露,“58平臺的系統是針對藍灰領用戶羣體,在該平臺上傳的個人簡歷信息是有加碼保護的,58平臺內部無權查看,簡歷直接流入用戶所投遞的企業,但新華英才網招聘系統後臺數據的基本信息是沒加碼的,58方可直接調取用於售賣。目前,新華英才庫內共有近200萬份簡歷。”

上述人員指出,58集團運營的新華英才招聘平臺主要針對的是校園羣體,爲了快速收集更多的簡歷,58方面便將原本掛在58同城中的藍領top企業職務信息虛設掛在新華英才網中,因爲職位本不存在或早已停止招聘,大學生在投遞簡歷後並不會被企業聯繫。

據介紹,58方面出售畢業生簡歷主要以兩種形式打包售賣:一是按羣體數量,二是匹配合作機構要求的畫像類型(專業、院校、年齡段、學歷等)篩選後打包,簡歷售賣單價也不同,單份簡歷報價在30-2000元不等,平均報價爲140-250/份,博士生的簡歷價格近1500元/份。

此外,除向教育培訓機構售賣畢業生簡歷外,58公司還向包括物流公司、飲料企業及企政單位出售藍灰領羣體的簡歷,部分價格在100-500元/份。

本站財經還了解到,除了上述渠道,58還在其微信小程序和公衆號的推廣信息內進行簡歷收集,通過宣傳各大企業的職位信息,或打着“限時免費秋招訓練營”的由頭吸引大學生們。

賣簡歷一年收入超200萬元

另一位曾任職銷售崗位的58集團前員工李四向本站財經透露,和58合作採購簡歷的企業主要涉及教育培訓機構,此外還包括物流、食品、出行、健身等行業。“2020年10月,校園項目企業數規模達到700+(在英才發佈招聘信息的企業),2021年10月至今,覆蓋校園簡歷合作已知企業數近20家,期內營收金額高達200萬元,覆蓋簡歷數約30萬份。僅2023年上半年,就有近十家企業與58集團合作採購簡歷,共計實現營收100萬元左右,預估售出超2.9萬份簡歷”。

據李四介紹,教育培訓類企業是目前58集團簡歷售賣項目最大的“金主”。涉及最大交易金額的是某教育培訓機構,該公司與58簽署的框架協議爲1500萬。

本站財經今年6月獲得的多份58集團相關簡歷出售合同顯示,目前與58集團達成上述簡歷出售的合作企業包括多家耳熟能詳企業,行業涵蓋快遞物流、食品飲料、網約車出行、線下健身等。

如上海逐元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一起求職網和58集團今年2月簽訂了24萬元的框架協議,實際消耗金額爲10.9萬(回款)。按簡歷40元一份的單價計算,該項目目前已賣出2725份簡歷。

天眼查顯示,一起求職是一個大學生在線求職教育平臺,面向大學生提供求職服務以及培訓課程,該項目品牌隸屬於上海逐元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據李四介紹,上述合作的教育培訓機構在58同城平臺和新華英才中都有賬號,只是在58平臺上傳的用戶簡歷通過專爲企業建立的系統單向流入企業方,而在新華英才的簡歷不通過企業系統,而是58方直接導出成線下表格對接給企業。“因爲中間可做成本價,賺取更多錢,例如一個項目能賺100萬,自留20萬,然後將80萬攤到簡歷成本。其中與一起求職的合作也是這個對接方式。”

同時,企業方無法在58平臺中發佈不合規的信息,但可以找58內的相關運營團隊,該團隊通過額外收取服務費的方式幫助企業優化文案,將信息上傳至平臺。“比如某教育培訓機構,其以兼職及實習生的名義上傳招聘信息,但應聘者收到的電話是花錢培訓、免費領取課程(轉化付費進行溝通)”。

值得注意的是,本站財經獲得的58集團相關內部郵件顯示,上述向培訓機構出售大學生求職簡歷的合同,還通過了58集團內部人力資源部和法務部的層層審覈。

律師稱上述公司行爲可入刑

上述模式下,58集團不僅正常收取入駐平臺開賬號的企業佣金,還能通過賣簡歷牟利,與培訓機構合作的過程中還可在對方成功轉化客源後賺一筆返傭。且其中涉及一個法律風險,若用戶投遞了某家企業,但該企業並未和58集團簽訂bpo(待招業務),那58方是不能觸碰c端用戶的,在未告知的情況下用了別人資源,屬於一戶多賣。

對此,上海大邦律師事務所律師遊雲庭表示,“這些簡歷的出售,如果未經簡歷所有者許可的,則侵犯其個人信息,司法解釋規定,簡歷的數量如果超過5000條的,則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出售者可以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而且這個案子裡的出售方(58集團),是提供服務時獲取的個人信息,所以要從重處理,只要出售超過2500條的,就涉嫌犯罪了。

其還指出,如果購買者不明知的,不一定構成犯罪,但如果購買者明知,這些個人信息沒有合法來源,也購買了,則涉嫌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這個同樣是5000條的入罪標準。

上海正策律師事務所的魏強律師表示,出售簡歷平臺與採購方的合同簽署、羣裡溝通記錄、導表對接交易的行爲均可作爲第三方倒賣信息的行爲的判定依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第十條、第二十一條,任何組織、個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不得從事危害國家安全、公共利益的個人信息處理活動。

個人信息處理者委託處理個人信息的,應當與受託人約定委託處理的目的、期限、處理方式、個人信息的種類、保護措施以及雙方的權利和義務等,並對受託人的個人信息處理活動進行監督。受託人應當按照約定處理個人信息,不得超出約定的處理目的、處理方式等處理個人信息;委託合同不生效、無效、被撤銷或者終止的,受託人應當將個人信息返還個人信息處理者或者予以刪除,不得保留。未經個人信息處理者同意,受託人不得轉委託他人處理個人信息。

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第五十一條 竊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獲取數據,開展數據處理活動排除、限制競爭,或者損害個人、組織合法權益的,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處罰。第五十二條 違反本法規定,給他人造成損害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違反本法規定,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爲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畢業生投遞簡歷還需強制關注公衆號

據爆料,英才校園的招聘公衆號目前有近200萬粉絲,用戶若通過公衆號投遞簡歷,在顯示投遞成功後會用戶就直接關注了該公衆號,是強綁定的關係,不會給用戶提供是否關注的選項及提示,用戶對此也並不知情。

此外,新華英才的學生資源一部分來自於和中華英才網的合作,借其背書招企業方進來(to b),以及通過自建與合作的校園渠道獲得院校資源,還有一部分則是依靠央國政,銀行,金融,互聯網等行業內知名企業來吸引,在每年的春招和秋招季能吸引近百萬份簡歷,其中以應屆畢業生爲主,這部分粉絲是“強綁定”關係,從後臺看,公衆號粉絲活躍度在70-80%,相當於七八成都是活粉。

從法律角度看,這種“強制綁定”的行爲存在違法之嫌,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規定:“經營者不得以格式條款、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費者權利、減輕或者免除經營者責任、加重消費者責任等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不得利用格式條款並藉助技術手段強制交易。”

遊雲庭律師表示,若無提示而使消費者關注賬號,侵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

國家網信辦出臺的《互聯網用戶公衆賬號信息服務管理規定》顯示,平臺未經用戶同意不得強制關注其他賬號。其中第十二條明確指出,“公衆賬號信息服務平臺應當規範公衆賬號推薦訂閱關注機制,未經互聯網用戶同意,不得以任何方式強制或者變相強制訂閱關注其他用戶公衆賬號。”不關注公號就無法消費,顯然是一種強制性的規定,涉嫌侵犯消費者的隱私。

(文中張三 李四均是化名)

作者:鄭皓元、盧子怡

主編:陳俊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