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公病東南亞境外移入14例 創歷年最高

▲今年境外移入屈公病例累計14例,歷年最高。(圖/東森新聞)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東南亞地區病媒蚊肆虐,屈公病和登革熱在度假勝地大流行,疾管署表示,上週國內新增3例境外移入屈公病確定病例,今年境外移入病例至今共有14例,是近5年同期3.5倍;屈公病潛伏期約3-7天,感染者出現發燒、頭痛噁心、嘔吐、肌痛出疹關節痛症狀

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劉定萍13日說,8月6日到12日新增3例境外移入屈公病確定病例,其中印尼華僑菲律賓移工各1名都是在入境時檢出,感染地在印尼及菲律賓;另1例醫院通報登革熱採檢送驗確診屈公病,感染地爲菲律賓。

劉定萍表示,今年統計到8月12日,共有14例境外移入確定病例,病例數是歷年同期最高,也是近5年同期平均(4例)的3.5倍,感染國家分別是印尼10例、菲律賓2例、泰國1例及新加坡1例。

劉定萍說,2007年屈公病列入第二類法定傳染病,至今共有54例境外移入病例。依國際疫情資料,今年東南亞屈疫情持續增加。

劉定萍說,菲律賓有8省份部分地區居民同時出現感染登革熱與屈公病,1至6月累計通報2594例,其中157例確診;新加坡今年屈公病病例也持續增加,至8月初共累計通報488例,是去年同期的54倍,是近5年同期平均的23倍。

疾管署防疫醫師羅一鈞表示,屈公病與登革熱都是遭埃及斑蚊白線斑蚊叮咬而被感染,兩者最大差別是,屈公病會有關節痛,登革熱會全身骨頭痛,且登革熱發生重症機會也高。

疾管署呼籲國人前往東南亞等登革熱、屈公病高風險地區從事探親旅遊經商活動時,務必落實個人防蚊措施,如穿着淺色長袖衣褲身體裸露部位塗抹衛生福利部核可的防蚊藥品,避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