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保 爲何違憲

梅峰

惡代健保已在元旦正式實施,要更進一步摧殘我們的國家財團醫院一直在無止盡的擴張,要更進一步荼毒我們的百姓;掌管醫療衛生的衛生署正事不做,要更進一步的取代財政部,竟然管起了稅政;甚至長期照護保險在旁虎視眈眈,要再繼續彌補健保的虧損,就像當初健保主要是爲了補勞保虧損的漏洞一樣;這一切一切的醫療亂象,您知道嗎,全是與財團緊密靠攏的國民兩黨政府違法亂憲的作爲!

其實「公醫制度」纔是孫中山理想,《中華民國憲法》的明文規定!至於爲何會搞到今天一個違憲又四不像的「全民健保」,這裡頭牽涉到三個憲法條文,甚至前後矛盾!

《中華民國憲法》第一五五條:「國家爲謀社會福利,應實施社會保險制度。人民之老弱殘廢,無力生活,及受非常災害者,國家應予以適當之扶助與救濟。」

《中華民國憲法》第一五七條:「國家爲增進民族健康,應普遍推行衛生保健事業及公醫制度。」

《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第十條第五項:「國家應推行全民健康保險,並促進現代和傳統醫藥研究發展。」

目前這三條都同時有效存在,只是何謂「社會保險制度」?何謂「公醫制度」?何謂「全民健康保險」?筆者以爲連當初《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的制定者,甚至做《司法院釋字第四七二號解釋》的大法官都沒有搞清楚,否則不會鬧出這種絕無僅有的大笑話!因爲「公醫制度」與「醫療保險制度」是目前分別行之於全球,原則上彼此互斥的兩個主要系統,前者是屬於社會福利的範疇,後者是屬於健康保險系統,而「社會保險制度」與「醫療保險制度」嚴格說來也是兩回事,結果《司法院釋字第四七二號解釋》的大法官竟然將他們混爲一談,而完全未考慮到「公醫制度」!

《中華民國憲法》制定者,完全沒有錯,他們主張用社會保險的方式去解決非關醫療方面的社會福利問題,是故我們爲了因應《中華民國憲法》第一五五條,制定了「公教人員保險法」與「勞工保險條例」。在醫療方面,《中華民國憲法》制定者則決定採用「公醫制度」,而非德國俾斯麥創始的「醫療保險制度」,筆者在「行公醫制度 保大不保小」已經對「公醫制度」的歷史有大致的交代,其資料來源的這幾篇論文以前網路上不容易找,民國九十四年才由大陸北京師範大學黃慶林博士寫的!所以以前多數人實在搞不懂「公醫制度」之意義與歷史。

國民政府時期公醫制度興起的背景與原因 分析國民政府時期公醫制度發展的三個階段 國民政府時期公醫制度的特點 國民政府時期公醫制度收效甚微原因探析論國民政府時期公醫制度的歷史定位

李登輝爲了推行「全民健康保險制度」而在民國八十年五月一日修憲增訂,不知是他不懂「公醫制度」爲何,還是其他因素,竟然並未暫行終止《中華民國憲法》第一五七條「公醫制度」的適用,甚至爾後的陸續六次修憲都未去做,直到最後制定完成的《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第十條第五項。這不就鬧了大笑話,同一本憲法,竟然有截然不同的兩種醫療制度並行,那麼我們該何去何從呢!筆者的見解是,既然「公醫制度」並未被暫行終止適用,當然應該接受位階較高的憲法本文,而非位階次一級的憲法增修條文限制。雖然我們知道,法律適用上,後法優於前法原則,但這是不同之位階,即該另當別論!再依《司法院釋字第四九九號解釋》:

『⋯⋯二、國民大會爲憲法所設置機關,其具有之職權亦爲憲法所賦予,基於修憲職權所制定之憲法增修條文與未經修改之憲法條文雖處於同等位階,惟憲法中具有本質重要性而爲規範秩序存立之基礎者,如聽任修改條文予以變更,則憲法整體規範秩序將形同破毀,該修改之條文即失其應有之正當性。憲法條文中,諸如:第一條所樹立之民主共和國原則、第二條國民主權原則、第二章保障人民權利、以及有關權力分立與制衡之原則,具有本質之重要性,亦爲憲法整體基本原則之所在。基於前述規定所形成之自由民主憲政秩序,乃現行憲法賴以存立之基礎,凡憲法設置之機關均有遵守之義務。⋯⋯』

可知,即使「基於修憲職權所制定之憲法增修條文與未經修改之憲法條文雖處於同等位階」,但如果仍要追究到底,從兩個位階相同的憲法條文中,再去探求誰的位階高,則我們可以從《司法院釋字第四九九號解釋》中看出「未經修改之憲法條文仍較憲法增修條文」的位階高,因爲「憲法中具有本質之重要性而爲規範秩序存立之基礎者,如聽任修改條文予以變更,則憲法整體規範秩序將形同破毀,該修改之條文即失其應有之正當性」,此即憲法本文中具有本質重要性之條文,是不能隨意修改的,如果非要修正,即是「制憲」範疇了!甚或當初爲何不暫行終止適用憲法本文呢!

至於「公醫制度」是否屬於「憲法中具有本質之重要性而爲規範秩序存立之基礎者」,則要看我國之立國基礎爲何了,此即「公醫制度」與「醫療保險制度」何者較與我國當初立憲者之意識形態配合,或曰我們到底是一個較傾向資本主義的國家,還是社會主義的國家。這點由國父民生主義即爲共產主義的立國基礎,應該可以輕易判斷出,甚且國父孫中山先生「設公共病院,以醫治之,不收醫治之費,而待遇與富人納貲者等,則社會可少屈死之人矣。」的理想是有明文出處的!國民政府當初制憲前之作爲也一直是朝向社會主義的「公醫制度」發展的!

再者,我國的「全民健康保險制度」爲人所詬病的一個最大原因即是,它是「社會福利」與「健康保險」兩大相斥系統的大雜燴。主要原因是,當初制定者,許多是楊志良之流的左派,他們爲了突破那時主流「公保」與「勞保」之「健康保險」派的既定思惟,才藉機在內涵中摻雜了許多「社會福利」的成份,例如單一保險人、強制入保與依薪資高低決定保費等等,其實說句難聽話,柿子挑軟的吃,他們是爲了收取大衆既定薪資,又有權能控制所有醫療院所的方便,結果搞到今天這種全球少見的「全民健保」怪胎出來!

不管怎樣,這個壞蛋已經亂象百出,我們勢必需要修正之,否則一定搞不下去了,因此正本清源,回覆當初制憲者的博愛理想初衷,也是目前世界的正確潮流,甚至當初「全民健保」制定者,楊志良之流左派的真正盼望,走向「公醫制度」,纔是最合時宜之道!很多事情如果正向思考,也有它的正面效果,因爲我們既爲「社會福利」與「健康保險」兩大相斥系統的大雜燴,則要互換當然也就容易多了,只要去除「健康保險」的內涵,即自動轉爲「公醫制度」。如健保免費,財團醫院收歸國有,轉診制度,醫藥分業等等。

● 作者梅峰,健保免費連線總召,臺北工專五年制電子科畢、臺大電機系肄、瑞典隆德林雪平大學研究。大學雖讀電機,但修的課幾乎都是歷史與社會科學,大六不幸被退學,到瑞典研究了六年福利國社會政策,終於知道未來我國甚至全世界在意識形態上應該修正的方向。個人網站:http://blog.udn.com/MeiFeng 與 http://city.udn.com/688。本文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文章請寄 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