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冠肺炎疫苗分配不均 臺灣難競爭的幕後現實

全球疫苗分配不均,美英加拿大等國搶購量超越人口所需,臺灣也難競爭。(示意圖/Shutterstock)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一年,即使疫苗陸續問世,但產量緩不濟急,美國杜克大學推估,到2023甚或2024年以前,恐怕都未能有足量疫苗可覆蓋世界人口。更棘手的是,有限的疫苗爲富國攔截,衛福部長陳時中公開直指大國壟斷、影響全人類防疫。然而,現階段的臺灣除了提出呼籲,還需要、還能夠做哪些努力?

美國杜克大學全球健康創新中心統計,截至1月22日,世界各國已確認預購的疫苗數量超過72億劑,其中高達58%由高收入國家搶下,低收入國家只佔約3.7%;世界衛生組織領導的疫苗分配平臺COVAX(COVID-19 Vaccines Global Access)投資候選疫苗的開發與量產,期望公平分配疫苗給加入這個平臺的國家、並援助低收國家,不過COVAX目前取得的疫苗佔率僅15%左右。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一年,全球大流行。即使疫苗陸續問世,但產量緩不濟急。(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康健雜誌提供)

●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國搶購量居冠,超越人口所需

細看各國已談妥的購買量,美國高居全球之冠、購買量高達12.1億劑,輝瑞(Pfizer)、莫德納(Moderna)等藥廠陸續供貨,美國總統拜登近日喊出,有望於今年夏秋之際讓全美國人口都接種疫苗。

不同經濟能力國家截至目前的疫苗預購數量一覽。(圖片來源/美國杜克大學全球健康創新中心、康健雜誌提供)

除了美國,英國談妥的購買量爲3.67億劑,加拿大爲3.62億劑,日本爲2.9億劑,歐盟共計15.85億劑,而臺灣僅4,000萬劑(含輝瑞疫苗3,000萬劑、牛津疫苗1,000萬劑)。

雖然其中部分疫苗正在進行試驗中、後續未必支支成功,但大國搶購現況仍被認爲是「超買」。陳時中在疫情記者會中直指,各國都想保護自己國民、能預期大家會超買,「但沒想到超買到這麼多」。

日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透露我國最快能在今年3月取得國際疫苗,但如今陳時中也語帶保留,迴應媒體「確定日期就會跟大家報告,免得講太多引起政治干擾、再添複雜性」。

世界各國疫苗預購數量一覽。(圖片來源/美國杜克大學全球健康創新中心、康健雜誌提供)

●疫苗分佈不均重演,低收國家發展其他爭取策略

疫病侵襲全人類,世界各國貧富差距導致的醫療資源分佈不均並非史上首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秀熙去年9月就曾公開提出憂心。他指出,2009年的新型流感H1N1爆發,當時全球疫苗集中在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國家,低收國家因此陷入較長流行期。反觀今日,如果新冠疫苗分配不均,低收國家將會受到高度衝擊,而世界其他國家也難全然置身事外。

陳時中語重心長說,不該用商品的角度來看待疫苗、它應該是防疫物資、作戰武器,每個國家取得需要就好。災難危機發生時若出現搶購、囤積,必然造成物資更加不足,這對於世界共同抗疫並非好現象。

經濟能力相對不足的國家,只好紛紛透過其他方法爭取資源。美國杜克大學全球健康創新中心報告舉例,印度與巴西等有疫苗製造能力的國家已與候選疫苗業者談妥先進市場承諾計劃(Advance Market Commitment)作爲製造協議的一部分,秘魯則以臨牀試驗條件當作交易談判籌碼,非洲地區則組織聯盟籌措相關資源。

那麼,臺灣呢?

●搶輸國際疫苗,臺灣需要考慮引進中國疫苗?

被問及無法預期何時能取得歐美研發的疫苗、是否會考慮引進中國製疫苗?陳時中表示,中國疫苗現有的技術性報告並不完整、於國際期刊的發表情形也差強人意。其中,中國科興疫苗在巴西的試驗結果顯示保護力爲50.4%,縱使臺灣引進讓全民接種,打完仍無法達到羣體免疫效果,「屆時如果又有更有效的疫苗問世,接種過的民衆是否需要再打?這會增添接種策略的困擾。」

衛福部長陳時中說,疫苗是防疫物資,若單純將之看作商品搶奪,抗疫力量勢必會減弱。(圖片來源/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康健雜誌提供)

至於中國國藥集團疫苗稱有78~79%的有效性,但陳時中說,該疫苗試驗未施打於年輕人與59歲以上族羣,一下去掉4成的人口。假設臺灣引進、讓符合資格的6成人口全面接種這款疫苗,乘上疫苗有效性數字後也只有不到半數的人有保護力、距離理想中60~65%人具有保護力的情形仍有差距。

因此,上述疫苗並未被列在臺灣候選的疫苗名單。但他也說,未來隨着更多試驗成果累積,如果能預期接種能帶來效益,那麼中國製的疫苗不是不能考慮。

●國內第2家本土疫苗進到二期臨牀試驗,預期6~8月問世

在本土疫苗方面,共有高端聯亞國光3家業者正積極進行候選疫苗的人體臨牀試驗。繼高端之後,衛福部食藥署今日宣佈有條件覈准聯亞疫苗進入第二期臨牀試驗。

陳時中表示,本土疫苗有可能於今年6月~8月間問世,問世到量產可能還需要一些時間,希望愈快愈好。

如此說來,今年夏天以前,國人可能都未能接種到新冠肺炎疫苗,不過並非所有人都悲觀看待這件事。陽明大學兼任教授、疾管局前局長張鴻仁投書媒體表示,臺灣疫情控制得當、是全球現階段最不需要疫苗的地方,現階段應勇敢向世界說「我們OK,你們先打!」

他認爲,今天台灣的困境在於,過去未曾把疫苗當成「國安」產業,因此不具疫苗先發能力、必須在國際上「排隊」。但他相信臺灣經過這次疫情將會進步,這又是另個議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