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氣騰騰中國年】春節煙火氣見證中國經濟澎湃活力

作者:張爾冬

春節以來,消費市場持續火熱。年貨購銷兩旺、廟會人頭攢動、四處張燈結綵……神州大地的每個角落都煙火氣升騰,洋溢着暖融融的年味兒。

消費一頭連着經濟發展,一頭連着社會民生,是推動經濟增長的基礎性力量。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明確提出着力擴大國內需求,"推動消費從疫後恢復轉向持續擴大,培育壯大新型消費,大力發展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積極培育智能家居、文娛旅遊、體育賽事、國貨‘潮品’等新的消費增長點。"而春節,作爲國內最受關注的傳統節日,各種消費需求集中釋放,正是觀察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時間節點。

根據國家統計局網站,2024年1月,受節日效應影響居民消費需求持續增加,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環比上漲0.3%,漲幅比上月擴大0.2個百分點。無論是電商平臺還是線下集市,人們購買年貨的熱情都在持續高漲。截至7日,2024全國網上年貨節的網絡零售額接近8000億元,比去年農曆同期增長接近9%;除夕,我國部分重點大型連鎖超市即時零售銷售額同比增長約20%,年夜飯等服務消費火熱……這些數據像一面鏡子,折射出濃厚的節慶氛圍,也展現中國經濟的澎湃活力。

隨着經濟發展水平和供給能力的提高,公衆對高品質的生活也有了更多期待。今年春節,各地舉辦超三千項數萬場次的文旅惠民活動,人們走進景區、走進影院,享受這難得的閒暇時光。數據顯示,春節假期首日旅遊訂單同比增長102%,門票訂單同比增長超300%,國內接送機訂單同比增長75%,均大幅超過2019年同期水平;截至14日,春節檔總票房(含預售)已經突破50億元。物質生活之外,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正在成爲消費業態提質升級、激發產業活力的推動力量。

值得關注的是,近日"國潮"成了最亮眼的關鍵詞,不少品牌圍繞"中國年""龍"等元素進行創新,帶起了一波消費熱潮。1月起,某電商平臺上"國風女童拜年服"的搜索量同比增長7.4倍,新中式風格走俏服裝市場;在購物中心,以龍元素和生肖文化爲創意的潮流玩具成爲年輕人喜愛的年貨。不少消費者表示,這也是追求傳統文化的體現。這一邊,人們對傳統年俗、文化底蘊的重視仍在延續;另一邊,社會上出現了更多元化、個性化的表達。人們不再囿於千篇一律的慶祝模板,而是各自用喜愛的方式裝點春天。這些變化既是文化自信的彰顯,也蘊藏着新市場的無限可能。

經濟的發展、消費條件的改善從來不是賬面上一串簡單的數字,它們對於每一個個體來說都是鮮活的日常。去年年末以來,從國家到地方一系列政策集中出臺,在滿足消費者需求、提升消費體驗等問題上持續發力。財政部明確,適度增加財政支出規模,更好發揮拉動國內需求、促進經濟循環的作用;商務部將2024年定爲"消費促進年",緊扣"持續擴大"關鍵詞,增強消費市場回升勢頭。因勢導利,不斷增加高質量產品和服務供給,形成良性循環,進而爲經濟回升向好提供堅實的支持,這些政策無不傳遞着有關部門的決心,也最終會落腳到人們生活品質的提升上來。

萬象更新,春日可期,春節的消費賬單熱熱鬧鬧地拉開了龍年大幕。(張爾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