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扔作業本"的教師被嚴懲,爲何讓人覺得小題大做?

來源:中國教育報刊社

作者餘民強蒲公英評論獨立評論員

近日,“西夏區第四小學教師用扔的方式學生髮放作業本一事網絡熱傳。5月7日晚,銀川市西夏區教育局官方微博發佈情況說明稱,經覈實,4月29日下午放學時,西夏區第四小學一年級(5)班教師給學生髮放作業本時,就近的孩子直接傳遞,距離較遠的孩子採用了拋的方式。教師已意識到自己的行爲欠妥並在家長信羣中進行了真誠道歉。前述通報稱,教育局責成學校負責人及涉事教師向全體家長道歉,涉事教師在全校教職工大會上做書面檢查。教育局要求各學校立刻自查師德師風方面存在的問題並認真整改,進一步規範教師從教行爲,不斷提升教師師德涵養和執教水平

看了這則新聞筆者想到兩則教育故事。第一則故事發生在民國時期,一位教授在給學生髮還試卷時,髮捲方式很特別——分數最高的卷子,他舉到學生的頭頂上發;分數稍低的卷子放在學生的桌上;差一點的放在學生的膝蓋上;其餘的都放在地板上。他還說:“還有兩三張試卷要到晚上地下發掘,埋藏地點個別通知。”

第二則是梁啓超軼事。梁啓超在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講座,親自指導研究生研究先秦思想史期末考試,該生只得了50分。該生前往請示導師,梁啓超隨口說:“你的考試卷我根本沒看,看考卷既浪費時間,對我也沒有幫助,放暑假你準備一下,開學來補考就是了”。開學後,梁啓超在該生補考卷上打了100分,並說:“你的考卷我沒看,經過一個暑假複習,你一定考得很好,我也不用再看了”。

如果故事中的教授和梁啓超先生站在今天的講臺上,師德師風肯定會被大批家長吐槽,不是道歉並書面檢查就可以了事的。

筆者讀書的時候,也經常出現老師扔作業本的情況,但卻沒有人覺得這是不尊重。那時,每個班級有五六十人,如果讓學生一一上講臺領取作業本,或者將作業本送到學生面前,會浪費很多時間。爲了節省時間,許多老師練就了精準扔作業本的技能,有時掉在地上,學生也會開心地撿起來,並不覺得有什麼。對於網傳教師採用扔的方式爲距離較遠的孩子發放作業本一事,大可不必上綱上線,也不必與師德師風和執教水平扯上關係

事件被拍下並上傳至網絡,引發了輿論關注。爲了平息輿論,教育主管部門只好責成涉事教師道歉並作書面檢查。根據過往情況來看,如果家長不依不饒,涉事教師的處罰可能還會加重。當地教育主管部門如此公關,雖然維護了穩定,但會對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爲產生影響,會讓教師變得更加小心翼翼。

從事基層教育幾十年,教育的外部環境在不斷變化,誰都可以對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爲指點一二,只要涉及老師的負面事件,橫豎都是老師的錯。過度苛責教師,必然導致更多的教師選擇明哲保身。如此,受傷害的恐怕還是教育和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