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國民RPG《勇者鬥惡龍》在中國的發展之路

FC時代玩家基礎龐大

日本國民RPG勇者惡龍(簡稱DQ)系列,一直與最終幻想(簡稱FF)系列並稱爲日本兩大RPG遊戲。很多人認爲FF系列在國內比較受歡迎,DQ系列基本上無人問津,其實並不是這樣。早在FC時代,DQ系列在國內就有一大批相當穩定的玩家羣。畢竟DQ系列在FC平臺上起步比FF早,而且畫面沒有太大區別。很多稍具玩齡的玩家都在FC時代玩過或者聽過DQ系列。

外星科技漢化的FC時代DQ作品(1)

外星科技漢化的FC時代DQ作品(2)

FC時代國內著名的外星科技公司推出過DQ系列1-4作的漢化作品,這是當年DQ在國內得以普及的重要原因之一。與動作遊戲不同,文字類RPG遊戲看不懂劇情的話基本上是無從下手,尤其是DQ這樣的滿屏蝌蚪文遊戲甚至於翻看攻略都很難打穿。有了漢化作品,在基本上可以無視畫面效果的FC時代,DQ系列的受歡迎度還是很高的。

PS時代國內起步太晚

在PS時代以後,FF系列和DQ系列產生了重大的分歧。FF系列藉助PS的3D機能,走了畫面派路線,以精美的CG和當時看來非常華麗的3D畫面吸引了大部分玩家的眼球。而DQ則繼續走超任時代的路線,保持一成不變的傳統風格。所以說,在PS時代FF系列在國內火了,DQ系列在國內玩家羣中留下了“老古董”的印象。乃至於儘管PS2上的DQ8重新重視畫面效果,在國內的輿論上已經落後了FF很多。

PS上DQ4的畫面效果圖人物依然是2頭身

其實,PS時代國內起步比日本較晚是DQ系列難以發展的潛在原因。PS上的兩作DQ發售於2000年以後,當時的次世代主機PS2已經發售有一段時日了。拋開SS的事件不說,由於DQ7發售在PS時代末期,即使刻意追求畫面效果,儼然已是上世代的機能,畫面上無法得到較好的輿論效果了。而對於國內一些電視遊戲不太發達的中小城市而言,在都沒有漢化作品的當年來看,拿不同年代的FF8和DQ7相比,明顯FF8的畫面更勝一籌。

DS時代漢化作品繁多

因爲路線的分歧,FF系列繼續在家用機上發展,而DQ系列則轉型到掌機上。DS時代的DQ作品可謂如雨後春筍一般每年推出一作,而且每一作都有着素質相當不錯的漢化作品。可以這麼說,近幾年基本上有DS的玩家都玩過DQ,沒DS的玩家也多少在模擬器體驗過。這其中有一部分是FC時代走過來的大齡玩家,也有部分是受漢化作品薰陶而來的新玩家。總體上,DQ近幾年在國內日漸火熱

DS上漢化版的DQ5標題lLOGO圖

不少玩家表示:“既然選擇了DS,就不是衝着畫面玩遊戲的。我喜歡DQ的風格,很純樸的感覺。”而另外一個原因就是DQ系列的作品之間關聯性很強,前作後作劇情上有聯繫,而且系統基本不變,上手也比較簡單,所以DQ的玩家羣比較穩定,基本上玩過一作就會緊接着體驗同系列其他的作品,不會有玩一作就放棄的現象發生。(s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