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德西韋陸美實驗結果相反 專家曝原因

瑞德西韋陸美實驗結果相反,陸專家原因美國的恢復指標太寬鬆。(圖/Shutterstock)

陸美瑞德西韋臨牀實驗結果差異大,該藥在大陸臨牀試驗負責人曹彬教授指出,相較於美國研究,大陸的研究更嚴格、科學性更強。大陸對患者用藥時機有要求,且美國的恢復指標太寬鬆,若將美治癒者讓陸檢測,恐是陽性

日前世衛(WHO)在官網意外刊登,瑞德西韋在大陸臨牀試驗失敗的消息,引起各界討論。但製藥廠吉利德釋出最新數據指出,新冠肺炎救命藥「瑞德西韋」,有正面效果,研究結果發現,使用該藥的患者,恢復速度較使用安慰劑者快31%。

針對陸美臨牀實驗爲何出現截然不同的結果,《今日頭條》引述瑞德西韋大陸臨牀負責人曹彬教授接受《第一財經》專訪的談話,曹彬指大陸對新冠肺炎患者使用瑞德西韋的時機有要求,必須是在症狀出現後的12天內,更關鍵的是,美國研究對於臨牀恢復的指標太過寬鬆,如把美國所謂治癒的患者讓大陸檢測,推估結果應是陽性。

曹彬表示,美國和大陸發表在頂尖醫學期刊《刺胳針》的研究與設計均爲雙盲安慰劑對照,用藥的方法也相同,但美國試驗設計的指標是臨牀恢復時間,對恢復的定義較寬鬆,大陸則明確訂定恢復的量表,相較之下,大陸瑞德西韋的研究更嚴格、科學性更強。

不過,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記者會上表示,大陸方面並沒有完成臨牀試驗,在一個不完整實驗得到的結果,在科學上無法完全認定,目前看來瑞德西韋還是比較有希望的藥,但整體結果還是要等更完整的研究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