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貼「貼9次」過敏率降7成 錯過「初伏」快把握這8天

▲三伏貼「貼9次」過敏率降7成,錯過「初伏」快把握這8天。(圖/記者黃克翔攝)

記者嚴雲岑臺北報導

隨着工業化與生態環境惡化,已開發國家氣喘人口每年以50%速度大幅成長,臺灣台北市過敏性鼻炎盛行率也高達53%。醫師表示,鼻過敏患者中,約有1/4合併氣喘、異位皮膚炎或尋麻疹,多在冬季發病,若有症狀患者,可在夏天貼「三伏貼」做預防,不僅能減少幼兒成人哮喘老年性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疾病也能大幅改善。

夏至之後第三個庚日爲初伏,第四個庚日爲中伏,而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爲末伏,合起來稱爲「三伏」,此時在大椎定喘、肺俞、腎俞、天突穴位上敷貼熱性中藥,讓藥性深入人體,疏通經絡調節臟腑,進而達到體質調理目的,可助長陽氣減少寒冬發病率

花蓮慈濟中醫部中醫兒科主任楊成湛表示,三伏貼是利用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加上新鮮薑汁調製成藥餅,敷貼在適當的穴位上。白芥子白芥子、細辛、甘遂可溫肺散寒、止咳平喘、化痰散結、開竅通絡,細辛具免疫抑制作用,可使有過敏體質的患者,減少抗原抗體反應,降低過敏發作機率,也減輕過敏症狀,薑汁則具散寒止咳的效用

▲三伏貼施作資料照。(圖/記者嚴雲岑攝)

此外,楊成湛也提到,近年來臨牀研究發現,三伏貼連續治療3年,共貼9次,除了可以增加免疫功能與過敏作用,對於氣喘及過敏性鼻炎的療效,也可達70%以上,且只要貼完一組療程,就能夠終生受用。

今年適合貼三伏貼的日子,初伏爲7/17、7/18、7/19;中伏7/26、7/27、7/28、末伏8/16、8/17、8/18。楊成湛表示,只要在初中伏各選一天來貼即可,「沒有說你在初伏第一天來,中伏、末伏都要維持第一天」,但一定要每次都貼到,否則效果會大打折扣。

雖然三伏貼是讓藥物滲入穴位經絡,達到扶正祛邪的效果,相較於鍼灸、穴位按摩,屬於較簡便、無痛的治療,但楊成湛表示,仍有一些人不適合,例如中藥過敏或孕婦、嚴重心肺功能不足及發燒發炎者。此外,因爲成分中的老薑汁具有刺激成分,若有小孩要貼的話,建議等到3歲以上,纔不會造成皮膚過敏